跳至内容

COP30峰会首周:多次抗议成焦点,巴西原住民族诉求为何?|Whatsnew

这是自 2021 年COP26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场外抗议,呼吁气候正义不该局限于谈判桌,并强调原住民族在生态保护行动中的角色不可取代。

COP30峰会首周:多次抗议成焦点,巴西原住民族诉求为何?|Whatsnew
2025年11月11日,巴西贝伦,包括原住民在内的示威者强行闯入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30)会场。摄:Anderson Coelho/Reuters/达志影像

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30)第一周会议甫结束,迈入第二周前夕,主办城市巴西贝伦(Belém)的街头掀起另一场气候行动高潮。11月15日,全球社运团体、原住民族与 NGO 共同号召的「人民高峰会」(Cúpula dos Povos)也宣告结束,在COP30谈判会场外举行大规模游行,呼吁气候正义不该局限于谈判桌,并强调原住民族在生态保护行动中的角色不可取代。

游行当日,贝伦的气温高达摄氏30度(约华氏86度),但仍有数万群众涌入市中心,这是自 2021 年COP26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场外抗议。街道上出现巨型地球气球、印有「保护亚马逊」标语的巴西国旗以及各种创意布条等。人民高峰会强调,气候正义需要纳入人民共同意见,并对各国政府与化石燃料产业表达不满。

COP30会议主席柯利亚(Andre Correa do Lago)、执行长托妮(Ana Toni)、 巴西环境部长席尔瓦(Marina Silva)也特地到场聆听诉求。席尔瓦表示:「这里是我们前进一步之处,也是拟定此届 COP 所需行动路线图的地方,包含毁林与化石燃料的逐步转型。」

原住民抗议者普亚纳瓦(Cristiane Puyanawa)呼吁加强对土地权的保障:「我们的土地和森林不是商品。请尊重大自然与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民。」COP30会议上已出现多场抗议活动,还有原住民族冲入会场,与安全人员发生冲突。

14日峰会进行时,超过50名来自亚马逊盆地的蒙杜鲁库(Munduruku)族成员,在国际环保团体支持下封锁 COP30 主入口长达数小时。他们手持布条、击鼓高唱,要求亲自向总统鲁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陈述诉求。抗议者高喊:「我们被拒之门外太久了,从来没有被真正听见。」但他们没有等到总统,而是由 COP30 主席杜拉戈(André Corrêa do Lago)出面与部族领袖对谈超过1小时。

原住民为何抗议?

综合多家报导,原住民族此次抗议,主要有几大反对项目与诉求:

首先,抗议大型基础建设对原住民族领土造成破坏,包含「 Ferrogrão」大豆运输铁路,以及法令No. 12,600/2025(Decree No12600/25) 规划的水路工程与港口扩张。前者被认为将影响至少2600名原住民的传统领地完整性,后者则将 Tapajós 流域内的三段河流列为货运优先航道,导致他们赖以维生、世世代代视为神圣的河川遭受外来势力占据与破坏。

蒙杜鲁库族成员表示,无论是哪一项大型工程,政府与企业都没有听取原住民族的意见,未依照国际劳工组织《原住民族与部落人民公约》 (ILO 169)做到事前谘商、公开透明以及同意程序等步骤。ILO 169 公约是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UNDRIP)的重要基础,巴西也已经签署并批准了该公约。

为此,蒙杜鲁库族要求立即完成Sawré Muybu、Sawré Ba’pim两块传统领地的土地划界(demarcation)与保障领土权。他们表示,土地不是商品,而是关乎族群生活方式的文化与灵性中心,「没有划界就没有未来」。

此外,蒙杜鲁库族也反对一些碳权计划,让企业与外部中介者进驻领土,认为这是对原住民族自治权的侵害,并且无法解决真正的气候危机根源如滥伐、大豆业扩张及非法采矿等等。该族成员呼吁政府直接与原住民族谘询对话,拒绝破坏土地完整性的政策,更强调河流、森林都具有灵性意义。

巴西联邦政府也在上周五表示,将推动属于蒙杜鲁库(Munduruku)族的两块原住民族土地划界,原住民族部长索尼娅.瓜加哈拉(Sonia Guajajara)表示划界已进入行政程序。部长同时承诺严谨分析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加强清除非法矿业。

2025年11月15日,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30)期间,人们参与抗议呼吁实现气候正义和领土保护。摄:Adriano Machado/Reuters/达志影像

气候行动正向进展

COP30 相关谈判也迎来部分正面进展。UNFCCC发布新版《国家自主贡献》(NDCs)综合报告,分析86国资料后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曲线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预估2035年的排放量将较 2019 年降低约12%。相较2015年《巴黎协定》生效前,各国原本估计排放量将大幅上升,如今趋势稍显反转。

尽管目前的减排幅度,仍不足以达成将升温控制在1.5°C的目标,但国际社会仍普遍认为这次数据象征全球气候行动的关键转折。另一方面,《全球气候行动报告2025》也显示近10年再生能源装机量翻倍、森林保护资金成长4倍、早期预警系统更普及等多种正面改善。但该报告也点出电网投资不足、森林退化、建筑排放增加等问题依然严峻。

此外,一些场边活动中,各国宣布了新的联盟与倡议。例如名为「高端旅客团结联盟」(Premium Flyers Solidarity Coalition)的团体,其计划针对高端机票及私人飞机征税,宣布至少7国加入此倡议。由于西方政府持续削减对外援助,针对高污染产业征收「团结征费」(solidarity levies)的想法日益受到重视,也是一种创造「无负债资金」的方法。过往许多气候资金虽然要求富国提供大笔费用,但仍是以低利贷款等方式提供给开发中国家。

「如果这次 COP 有什么讯息是清晰的,那就是接下来十年必须由『非负债资金』推动加速前进。」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哈特(Selwin Hart)说。

由企业组成的「净零公共事业联盟」(Utilities for Net Zero Alliance)表示,已将其年度投资目标从约每年1,160亿美元提高至近1,500亿美元,其中包括660亿美元投入再生能源、820 亿美元投入电网与电池。

COP29气候大会要点速览:如何筹钱引争论,远离化石能源目标受阻|Whatsnew
在资金之外,从化石能源全面转型的议程同样步履维艰

谈判将进入政治阶段

根据路透社报导,COP30 已进入「政治阶段」,即谈判从技术小组转向部长/国家级代表层面,接下来的决策牵涉政治意愿与跨国协商,但仍有大量协议内容未能取得共识。

「当谈判代表进入第二周时,他们需要记住,气候行动不是抽象的数字或遥远的目标,而是关乎人。」非营利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首席科学家海荷(Katharine Hayhoe)说。

另外,巴西环境部长 Marina Silva 呼吁建立自愿性化石燃料退出(fossil fuel phase-out)路线图。此举回应了先前两届COP会议的承诺,但目前仍缺乏具约束力的文本与共识,只处于起步阶段。

在会议初期,UNFCCC也多国签署「气候变迁资讯完整性宣言」(Declaration on Information Integrity on Climate Change),强调对抗气候错误资讯的重要性。这意外着除了技术与资金议题外,资讯、媒体与公共信任也成为会议讨论内容之一。

根据 Earth.Org 报导,本周有超过35个全球主要慈善基金会或捐助方,共同宣布一笔约3亿美元的承诺,用于应对气候变迁带来的公共卫生、极端热浪、空气污染、气候敏感疾病等领域,并表示这笔款项将成为短中期动员气候资金的催化剂。尽管还远远不及《巴库至贝伦路线图》(Baku to Belém Roadmap)中预估气候行动每年需约1.3兆美元的规模,但突显出慈善组织与民间资金在气候财政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吃重。

今年峰会最终会达成什么仍不明朗,部分最具争议的议题甚至是在正式谈判程序之外讨论,包括增加气候资金、逐步摆脱化石燃料、以及各国减排计划整体不足的问题。而主持国巴西必须尝试采取政治手段,提出一份由所有国家共同支持的政治协议——在COP会议术语中称为「封面决定」(cover decision)。

被问及是否将提出此类协议时,峰会主席杜拉戈在15日记者会上表示:「我一直说没有计划要提出封面决定,但我也说过,如果各国有意提出,主席国当然会予以考量。所以就看看进展如何。」

实现持久气候公正必须改变系统:访全球最大气候网络CAN International掌门人塔斯尼姆·埃索普
六年前,她临危受命成为这个老牌“中间派”气候网络的掌门人,从此把它带上一场转型之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