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在谈能源时,我们往往先想到水、电、煤、核、太阳能⋯⋯但每一个“能源决定”的背后,都可以摊开更庞杂的现实——选址考虑、决策过程、利益影响、生态承担、地方变迁,以及人与土地之间被重新调整的关系。人类活动如何与周遭息息相关?谁在承受不平等?端传媒推出“不只是能源”系列,在技术与政策之外,也试图抓住这些常被忽略的后座力。
首篇报导是在中国突然上马的雅鲁藏布江墨脱水电站,它的规模将达三峡工程的三倍,整个决策过程却如苍蝇叮不进的蛋,消息公布后,留给环保人士的舆论空间只有只言片语。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倡议者还能如何发挥影响力?在工程下游受影响的印度,有怎样截然不同的异议生态?
首篇报导是在中国突然上马的雅鲁藏布江墨脱水电站,它的规模将达三峡工程的三倍,整个决策过程却如苍蝇叮不进的蛋,消息公布后,留给环保人士的舆论空间只有只言片语。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倡议者还能如何发挥影响力?在工程下游受影响的印度,有怎样截然不同的异议生态?
2025年7月19日,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现在位于西藏林芝米林水电站坝址的一处开幕仪式上,宣布这项将耗费约1.2万亿的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央视的新闻图片中,水电站职工列队站在群山环绕的一处低地里,齐齐看向不远处的看台。云雾缭绕间,红色背景墙上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几个大字显得格外清晰。
这是自三峡工程1994年举行奠基仪式以来,中国在三十年里第二次有高层领导人为一个水电项目的启动仪式揭幕。根据公开信息,雅下水电站的规划地点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段,这一区域在5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被认为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工程的计划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规模上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
但与围绕当年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激烈讨论不同,这项被认为是“人类基建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超级工程,在中国国内获得的关注,却只有片言只语的空间。搜索雅下工程,能看到的大部分内容只有相似口径的文章和投资者问询。
与此同时,由于工程的拟建地点距中印边界争议地段仅50公里,又位于影响下游国家的雅鲁藏布江上,自中国公布水电项目开发计划以来,就引发了印度和孟加拉的强烈焦虑,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