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频繁出现熊攻击人的事件,根据日本环境省于11月5日公布数据,4月至今已有12人被熊攻击死亡,创历史新高。4日,一名77岁男子在秋田市送报时被体长一公尺的熊攻击;3日一名79岁女性上山后死亡,警方从尸体被拖咬的痕迹研判她被熊攻击死亡。光是秋田县在今年便有约60人遭攻击。不只是秋田县,北海道、东北地区居民居住区、市中心、学校、车站都出现熊的踪迹。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日本发生2万792起目击熊出没的事件,此外,熊攻击人导致伤亡事件让许多秋季的活动取消。像是仙台一所高中的健走活动、长野的马拉松及北海道地方政府举办的灯光秀。10月初,才有一名来自纽西兰的32岁男子在长野县妙高市(Myoko)的森林独自跑步时被熊攻击,导致手臂骨折及严重腿伤。他称看到熊在草丛时,他冷静面对并大叫试图吓跑熊,熊却直朝他扑过来,「一口咬下,手臂就没了」,接下来他奋力与熊对峙,熊才离开。
「熊害」最严重的秋田县日前请求自卫队协助,陆上自卫队与秋田县府于11月5日签约支援协助熊害。秋田县知事铃木健太称,「不断收到来自基层的求助,他们表示已无法仅靠县内现有资源,包括各市町村、县警局和当地狩猎协会来控制局面」,他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每天都受到威胁。
这是自卫队首次协助熊害,不过,这非自卫队支援动物防治的首例,2010年,自卫队就曾在北海道处理虾夷鹿过多的问题,主要是侦测鹿群并协助捕获鹿只的运送。
此次,自卫队将协助搬运、设置捕兽笼,以及巡视熊是否进入笼子等作业。由于自卫队没有应对熊的专业训练,因此不会持武器扑杀熊,行动时也会有狩猎协会的成员陪同,避免与熊直接发生冲突。
人熊冲突如何变得严重?
为何熊频繁出没在人居住的区域并产生人熊冲突?专家指出,日本农村地区人口老化和减少以及气候变迁是导致熊患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而这些熊并非濒危物种,需要进行捕杀以控制其数量。
目前日本的熊共有两种,分别是亚洲黑熊(俗称月熊),以及分布于北海道、体型更大的棕熊。
学术机构称,日本的亚洲黑熊与棕熊的数量均达到历史新高,在2023年开始,熊攻击人的事件就不断创新高,让专家与居民警告政府介入。

人熊冲突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气候变迁与栖地问题导致食物短缺,让熊进到人居住区寻找食物。气温则改变熊的冬眠模式,延迟冬眠的时间,增加人熊相遇的机会。人口老化则让农村地区的边陲荒废,形成边缘地带,增加人熊相遇的机会。此外,政府收紧狩猎法规,减少狩猎许可证及枪枝数量也可能导致降低猎捕熊的意愿,进而让熊的数量增加。
过去,北海道曾实施熊类猎捕计划,防止熊对人及牲畜造成伤害,并在雪季末期进行,更易追踪熊,这项计划成功减少熊的数量及缩小其活动范围。不过,专家称,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的国际趋势,这样的计划已被废除。此外,人减少猎捕熊,也会降低熊对人的警性。
现行规定下,部份地区仍允许适度猎熊,根据《鸟兽保育管理及狩猎合理化相关法律》,合法取得执政的猎人只能用枪械、禁用陷阱,且必须在官方规定的狩猎期内进行。
学者提醒,熊自8月下旬起增加活动,10月至11月风险最高,目前是熊出没高峰期。由于熊为了冬眠要储备能量而觅食,增加与人类接触机会。带着幼熊的母熊,因护幼行为更易出现攻击行为。
人们如何因应?
由于人们可能会与熊不期而遇,过去民间及政府都曾开发熊出没的地图,让民众可以回报。像是朝日新闻制作了熊出没地图,本次发生多次人熊冲突的秋田县则由县政府开发可查询熊出没资讯的Kumadas(クマダス),该系统因频繁的人熊冲突事件,在今年10 月新增超过5000人注册,使用人数急速增加。
为因应熊进入市区的事件,日本政府于9月1日公布「紧急猎枪制度」,放宽在市区使用猎枪的限制,进行紧急猎捕。
日本官员指出,熊频繁出没在居民区,导致人身及财务的损失不断扩大,威胁公众安全。日本政府日前也召开熊害应对会议,宣布将强化紧急措施,会在11月中旬前提出完整对策。政府指,计划放宽射杀熊的规定,也许将增加持有狩猎执照、可在生活圈内使用猎枪的自治体人员,也就是俗称的「政府猎人」,以便在熊接近居民区时快速处置。当局也提醒民众,若遇到熊,务必保持冷静与距离,优先确保自身安全。
人熊冲突问题怎么解决仍待更好的方法。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黄美秀投书指,2023年日本因多起人遭熊袭击事件而猎杀将近8000只黑熊,光秋田县就捕杀2300只黑熊。她称「大规模的移除,或许对于当时的社会恐慌稍有平息作用,但对于防止熊只出没击袭人类是否有用,仍未有定数」。她从研究分析,有学者认为熊的数量其实在下降,也许大量扑杀导致孤儿熊,幼熊缺乏母熊训练产生哪些影响,但目前缺乏精准数据支持,因而仍待后续有更多调查,才能知道如何有效解决人熊冲突。
有报导也称,政府的措施都只是短暂的应对,并非根本性解决方案,必须透过更多数据、科学管理、研究才能避免过度捕杀导致的灭绝。在维护生态及人身安全上达到平衡。

遇到熊怎么办?
日本出现熊频繁攻击人类的事件后,除了有效的解决人熊冲突,更重要的是遇到熊怎么办?
专家指,一般来说,熊会避免靠近人类。但出现在城市地区的熊有高机率比较习惯人类。因此,过去认为熊总是害怕人类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成立。熊攻击人类的原因有二,防卫性攻击或是捕食性攻击,后者比较少见。且多数的熊攻击事件是对单独行动的人。
如果在日本的森林附近健行、露营或居住,务必要提高警觉:
- 留意是否有熊的踪迹。注意当地政府发出的警报及资讯。
- 走路时要发出声响。可使用熊铃或大声说话、使用收音机,并携带防熊喷雾。
- 结伴健行-熊很少会接近多人群体。
- 黎明和黄昏时要保持警惕,因为熊在这个时候最为活跃。
- 切勿将食物或垃圾留在室外。熊的嗅觉非常灵敏,学习能力很强。
- 避免在能见度低或天黑后徒步旅行。
假如真的遇到熊,该怎么办?如果是看到熊,先保持冷静,慢慢后退,并尽速撤离现场。不要奔跑或做出突然的大动作,切勿奔跑激起熊的追逐本能。
若与熊出现接触,根据NHK发布的影片,应采取保护身体的姿势,手掌交叠保护脖子,用背包保护背部,腹部贴地;若身体被熊翻面,也要维持原本的姿势。
此外,日本政府也不断提醒旅客,务必妥善保管个人食物和装备,绝不可让熊有任何取得的机会,应妥善收拾保存食物、垃圾及厨余。做好各项防熊措施,以维护所有民众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计划前往日本山区和森林旅游的游客,在前往之前要了解熊的活动情况。部分区域可能因发现熊的痕迹而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