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市长选举11月4日落幕,34岁的候选人曼达尼 (Zohran Mamdani)大获全胜,以50.6%的得票率,彻底击败无党籍候选人古莫(Andrew Cuomo)与共和党籍候选人斯留瓦 (Curtis Sliwa)。在全世界生活费最贵的城市之一,曼达尼的竞选口头禅是「降低成本」(affordability),答应借由冻结房租、取消公车费与建设更多社会住宅,大幅降低纽约市生活成本。即使曼达尼受到人民爱戴,市长的权力范围却极为有限,同时民主党建制派仍然对他抱持怀疑态度,因此将来推行政策预计仍相当困难。虽然如此,具有亲民形象的新面孔曼达尼获胜,对许多年轻纽约市民代表希望与新时代,同时,也许能为处于支离破碎状态的民主党带来新的选举策略。
曼达尼于1991年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Kampala)出生,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母亲是导演,皆为印度裔。曼达尼7岁时全家定居于纽约,从小念纽约市市立学校,2014年获得鲍登学院 (Bowdoin University)非洲研究学位后,曾担任止赎预防顾问,就是提供财务规划、协助屋主防止房屋被法拍的辅导员。曼达尼于2018年成为美国公民, 随后在2020,当选州议会议员,在今年6月的民主党纽约市长初选以56%获胜。
曼达尼是不折不扣的黑马,原本是一位没没无闻的州议会议员,许多关注纽约市政治的评论员甚至说,在他获得提名之前从未听过他的名字。在初选选举中,他透过TikTok影片成为全美知名度最高之一的候选人,击败了有权有势的民主党建制派与前任州长古莫。在影片中,曼达尼虚心听取选民的意见,有一次他甚至走访曼哈顿全岛,从晚上7点走到隔天凌晨2点30分,积极塑造出接地气的形象。
结果公布后,满面笑容的曼达尼随即发表演讲,感谢市民、家人与竞选团队志工。在曼达尼的面前的人海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纽约市民,他的支持者体现了美国与纽约市的多元性。他在胜利演讲中强调政治权力将回归人民的手中,感谢纽约「被政治遗忘」的市民,并称美国的政治迈向「新时代」。

投票率创新高
选举当天出口民调显示,50% 的男女选民都对曼达尼表示支持。与此同时,曼达尼的选民颇为多元:46%的白人选民支持曼达尼,而51%的非白人选民投票给他,包含55%的黑人选民,49%拉丁美洲裔与61%的亚裔。
在美国一般而言,当选举不包含总统大选时,投票率就会极低。譬如2010年与2014年的国会选举投票率都未超过40%。不过今年的纽约市长选举可不同,下午6点前174万选民已投下选票,这代表着超过35%选民,创下21世纪历史新高。
选举的结果其实不出意料,纽约是民主党的铁票仓,因此曼达尼一旦获得民主党提名,他担任下一任市长几乎就已成定局,此外评论员指出,曼达尼的主要对手古莫是个特别不适格的候选人。古莫过去丑闻缠身,不仅在疫情期间要求养老院接回有感染风险的老人,也因为性骚扰至少13名下属的丑闻而被迫辞职,在初选中,所有其他候选人一律反对他。
古莫初选败选后坚不认输,以无党籍身分参选,从此选举鼎足而立,3位候选人曼达尼、古莫与斯留瓦一同角逐市长大位。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帮古莫背书,在深蓝的纽约反而引起许多市民反感,也被曼达尼贴上「川普傀儡」(Trump’s Puppet)标签。
自从曼达尼获提名以来,他的民调支持度始终以7%至18%遥遥领先其他候选人,最后一周差距才开始拉近。根据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10月29日民调,50岁到64岁的选民有41%支持古莫,仅有35%支持曼达尼。同一份民调亦显示18岁到34岁的选民中,有64%支持曼达尼,而在提前投票期间(Early Voting)50%以上的选民为50岁以上,因此古莫的竞选集团仍然抱持一丝希望。
随着选举结果出炉,古莫立刻公开认败,他先感谢竞选集团与支持者,并祝贺曼达尼的胜利。古莫强调「我以我们骄傲」,他说: 「这场选举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决定民主党、纽约市与这个国家的未来」。古莫也强调几乎一半的选民没有投给曼达尼,警示「我们正走向一条危险的路」。
斯留瓦的演讲也呼应古莫说法。斯留瓦同样祝贺曼达尼,可是也表示自己「永不投降」。他警告曼达尼:「如果你试图实施社会主义或者破坏治安,我们会动员起来,成为市长最大的敌人」,他说:「 这个运动(斯留瓦的运动)会继续下去」。

反犹太与理想主义的质疑
竞选的过程中,特朗普曾痛批曼达尼是共产主义者,扬言开除其公民权,认为他的胜选将是一场灾难。特朗普甚至扬言,若是曼达尼担任市长,就要暂停纽约市的联邦政府经费。投票日早上,川普还在社交媒体贴文说:「曼达尼自称痛恨犹太人,任何投给他的犹太人都是蠢人」。
100多万犹太人居住于纽约市,是以色列之外犹太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曼达尼曾公开谴责以色利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以至于许多人指控他为「反犹太主义者」。不过曼达尼也曾经多次在电视公开表示,乐意与纽约的犹太人合作,获得不少犹太人的背书。《纽约时报》评论员克莱因(Ezra Klein) 认为曼达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并非反犹太主义者。
根据民调,许多年长市民对曼达尼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颇有反感,古莫也因为曼达尼信奉伊斯兰教,而暗示他对911事件「乐观其成」,现任民主党籍市长阿当斯(Eric Adams) 也说:「不能让纽约变成欧洲」。
可是曼达尼始终抱持乐观态度,强调他将为所有纽约市民服务,选举10天之前,曼达尼还在清真寺面前发表演讲,呼吁纽约市民包容穆斯林。他透露自己即将参选州议会选举时,一位叔叔曾告诉他:「不必告诉人们你是穆斯林」。曼达尼表示,纽约有太多穆斯林感到只能生活在阴影中。在胜利演讲当中,他呼吁纽约人拒绝排外主义而团结起来,说必须反对「反犹太主义」与「伊斯兰恐惧症」。
在竞选过程当中,曼达尼也备受批评,不少人骂他太过年轻又极端,其他人认为他经验不够。曼达尼提出的政策往往被认为难以付诸实行,即使市长能够间接控制冻结房租的决定,但其他政策如取消公车费、建设社宅与免费育儿服务等,均须州议会与州政府的同意。雪上加霜的是,同为民主党的纽约州州长霍赫尔(Cathy Hochul) ,也曾经多次对曼达尼的政策公开表示反对。

民主党新气象?
曼达尼能否顺利推行政策仍然是未知数,但也许他最具有影响力之处不在政策,而在于选举策略。2024年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就上过不少播客 (Podcast),他充满活力的影片也在TikTok广为流传,成功吸引许多选票、再次入主白宫。相比之下,许多选民认为,民主党的领导人似乎还生活在旧时代,曼达尼之所以能击败建制派的候选人古莫,就是因为他的竞选策略与之截然不同。
古莫主要将经费花在电视广告上,曼达尼的媒体策略聚焦于抖音与播客,以此吸引更多注意力,并提出不少政策解决市民所面临的问题(无论可能性如何)。MSNBC评论员海斯(Chris Hayes) 分析,在这个新时代,候选人的资源再也不是选举的决定性因素,将来鹿死谁手,决定于谁可以吸引最多的注意力。
多数的美国人民还是对社会主义抱持偏向负面的看法,但曼达尼深具活力又亲民的形象,有可能提供民主党未来的选举指南。与此同时,曼达尼的政策方针相对新鲜,且聚焦于改善市民的日常生活,如果他可以成功推动政策,有机会大幅降低纽约市的生活成本,也可能彻底改变民主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