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独立书店三地谈:就一直做到没办法做下去的地步吧|香港.上海.台湾

我们就是喜欢把好的书卖给别人,这让自己也快乐。这一次危机可能真到来了,但还是不妨抱着希望去做这件事,因为若不做,可能也没那么开心

独立书店三地谈:就一直做到没办法做下去的地步吧|香港.上海.台湾
中国、台湾、香港的独立书店。摄:邓家烜、林振东/端传媒

“我开的书店一直没有获得合法性,好像是在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有人来问过,我可能说这里是一个仓库。有时候看情况,好几个月也不一定开门;有时候天气平静,就继续开门⋯⋯”Sein

【编者按】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疫情,之后是经济和社会状况巨变,我们生活的城市与空间也与从前有了很大不同。2019年之前,我们曾经推出过许多报导和文章谈论独立书店和它们的经营状况与困境,但这些讨论在如今可能有很多需要重新再面对。出版困境、经营挑战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与五年前相比恐怕有了新的问题。甚至还有AI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将读者与书店、阅读与体验之间的关系重塑了。疫情之后,中国大陆与香港官方对书店空间和出版物的态度,也使得独立书店背负了更多的压力。

我们仍然关心在不同的城市里,独立书店是否能从容的呼吸,是否还能为读者营造出求知探索与彼此交流的空间。端传媒邀请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三位独立书店经营者进行对谈。他们三位的书店位于不同城市、分属风格各异的空间,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一起讨论独立书店如今的境遇。

在这场跨地域的圆桌对谈中,我们试图捕捉的不仅是对困难的罗列,而是经营者对“书店存在的意义”的再思考。独立书店的存续,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社会态度,它们也承载了我们对阅读的态度,对变化中的世界的好奇,对公民社会的探索。

【对谈人】

詹正德:台湾资深影评人,“有河书店”店主。

土羊:香港书店业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