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近年加快全球布局,先后在美国凤凰城、日本熊本、德国德勒斯登设厂。这波扩张既回应地缘政治紧张下各国强化晶片自主的压力,也反映贴近客户、争取补助,以及抢占全球半导体人才的战略考量。董事长魏哲家在一封内部信中写道:“台积电不再只是台湾的台积电,而是世界的台积电。”
然而,晶圆代工产业诞生于台湾,深植于在地半导体生态系。当台积电走向世界,迁移的从来不只是技术与资本,也包括人与家庭、语言与日常,还有深藏于工作伦理之中的文化性格;而即便在台湾本地,半导体产业也因少子化带来的人力短缺,开始吸纳来自不同背景、甚至不同国家的劳动力。“世界的台积电?”系列将追踪跨国迁徙如何重塑半导体产业版图、全球劳动与个体生活。
本篇访谈为端传媒“世界的台积电?”系列报导第一篇。台湾首部半导体产业纪录片《造山者─世纪的赌注》近期上映,片中回顾了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在1970年代历史困境与机遇的缘起,浓缩数十年历程与挑战,访问了超过80位见证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勾陈出当年台湾年轻工程师背负重任赴美学习技术等故事。导演萧菊贞曾两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今次拍片揭示包括被台湾人称为“护国神山”的台积电在内的产业运命之由来,我们在影片首映后约她进行了一场专访。
“我想让大家看到,台湾一路过来是很不容易的。”
萧菊贞是一个专挑硬题目拍、永远在跟时间赛跑的纪录片导演。她不是铁道迷,却在台湾南端追逐火车、耗费六年拍了《南方,寂寞铁道》(2023);她自称科技麻瓜,却在台湾地缘政治急遽激化的五年间,拍了爬梳台湾半导体产业史的新作《造山者─世纪的赌注》,来处理这个备受国际竞逐、烫手且敏感的议题。
拍摄时久,身心压力自然不在话下,但成品收效甚好,以独特题材挟著全球话题与时事热度,落笔之际传来包场已突破三百场的消息。有这样的气势,本片无疑将成为萧菊贞历年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谁是“造山者”?为何得“赌注”?无论你手上是否握有几张半导体股票,都值得了解这个对今日台湾举足轻重的产业一切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