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最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了“扒开行业底裤”的名声。他在今年5月23日新浪财经访谈中说:“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没爆而已。”作为中国房地产神话的重要部分,恒大曾经的激进扩张和随后的债务危机代表着中国房企高杠杆扩张模式的失败,神话破灭后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至今仍未走出低谷。故此,借恒大批评如日中天遥遥领先的中国汽车行业,也戳中了新一轮焦灼价格战的行业之痛,引起了市场的普遍讨论和行业规则震荡。
尽管2025年还未过半,但从小米车祸到数轮新的价格战,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中国商业最活跃的领域。实际上,自从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掀起了价格战至今,中国车企之间的商战已旷日持久,行业压力逼近极限。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近日召集行业协会和企业座谈。根据财新5月30日报道,多个汽车协会专家明确表示,汽车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实际上早在2024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华特地表达对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过剩产能”的担忧。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发展迅速,居世界第一,在2024年还挑起中国出口“新三样”大梁,是在中国整体经济表现欠佳情况下为数不多的亮点,因此中国政府在舆论上予以极大的支持和关注,以“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欧洲设置贸易壁垒”等政治化描述,否认产能过剩——它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一个政治不算正确的表述。
不论是否承认产能过剩,行业内部关于产能和价格战的讨论从未停止。2025年3月,盖世汽车CEO周晓莺在行业活动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1%,五家头部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奇瑞、小米、北京奔驰)占据90%以上产能利用率,2024年78家车企中有31家面临月均产量不足5000辆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