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六四36年,专访历史学者何晓清:被逼离港后,我们还是在一起的

从研究流亡到进入流亡生活,她为与故乡和香港分离而痛苦,但历史让她肯定自己并不孤单。

六四36年,专访历史学者何晓清:被逼离港后,我们还是在一起的
毕生研究六四事件和中国近代史的加拿大籍华裔历史学者何晓清。摄:Peter Wong/端传媒

过去20多年研究六四事件和中国近代史的加拿大籍华裔历史学者何晓清(Rowena He),今年原本不计划再接受访问:“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分享给大家……被流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 inspire 大家。”

自2010年起,何晓清在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北美高校开设“天安门记忆与历史”课程。2019年,她从美国到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任教,2023年获中大支持参加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的学者计划(NHC)后,却不获香港入境处批准其延期逗留签证,并在几天后被校方“即时解雇”。在过往的访问中,她说:“可以话一夜之间失去咗自己最珍视嘅家园、同学、校园。呢个失去,系继八九年之后,再一次从你手上,将你最珍视𠮶啲嘢拎走。”

“我自己的处境都很差,有一段时间是这样。”

何晓清一直在想自己还有什么可以讲。从前上课,她手上拿一本写满字的“黄簿仔”,到课上各种史料和故事张口就来。但2021年平安夜,长驻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入口的民主女神雕像被漏夜搬走,震惊香港。一周后,她赴一个早就计划好的讲座,带著190多页 powerpoint 过去,却在台上哑口无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