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7日,台湾艺人宥胜在其个人YouTube频道宣布复出,称自己曾做过不好的事,但现在努力负责面对,希望继续分享梦想和故事。影片中,他虽未谈及自己做过哪些“不好的事”,但显然指向去年底刚落幕的强制猥亵诉讼:两年前,三名女性接连在脸书上发文,控诉遭宥胜多次在未经同意的状况下强吻、背后环抱及不当触摸。
“发生这事后,自己压抑在心里好几个月,觉得说出来也无法改变些什么,也没有任何有力的实质证据能够证明些什么⋯⋯近期MeToo话题又开始延烧起来,才发现我们心里的结其实都还没有解。”当时其中一位受害者在脸书上如此写道。
宥胜的性骚扰案,是两年前台湾MeToo运动爆出的众多事件之一。2023年5月底,一封民进党党工自述遭外部合作导演性骚扰、却未受主管妥善处置的求救信,伴随台剧《人选之人——造浪者》中党工遭性骚的剧情,引发民进党、以至于整个政治圈动荡。
随后,更多来自娱乐、艺文、教育圈的受害者,透过社群媒体揭露遭性骚或性侵的经验,加害者不乏知名且形象良好的公众人物。整个夏天,台湾社会中女性及性少数者自性伤害事件中幸存的证言,在社群上如燎原之火,烧向试图否认及掩盖犯行的加害者及权力者;个人与他人的身体界线、关系中的性别与权力,也成为不分领域、职业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