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从嘻哈音乐聆听巴勒斯坦的创伤(sadma)与坚毅(sumud)

嘻哈音乐混音取样的错置时间性,能够既回探过去的创伤,又展现想望未来的韧性,充分捕捉巴勒斯坦人在战火下多样的面貌与情绪。

从嘻哈音乐聆听巴勒斯坦的创伤(sadma)与坚毅(sumud)
MC阿布都(MC Abdul)在〈向高墙怒吼 Shouting at the Wall〉的说唱画面。影片截图

我想要获得自由
两百万的人群在此宛如狱中之囚
向高墙怒吼 但也无法改变什么
这就是在占领之下的生活

—MC阿布都(MC Abdul)〈向高墙怒吼 Shouting at the Wall〉

开场所引用的歌词,是加萨少年饶舌歌手MC阿布都的沉痛呐喊。整首歌相当震撼人心,但首先我想表达一件事:嘻哈不是什么伟大高尚、专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反抗音乐,大部分时间它也如MC阿布都所言“无法改变什么”。嘻哈确实能够成为“弱者的武器”,但亦会承载多样的想法、情绪与价值,并且勾连上不同的社群生态。

要谈巴勒斯坦嘻哈,必定得触及如万花筒般的以色列族群景观,以及“由河至海”从约旦河西岸、加萨走廊到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甚至海外的多元音乐场景。举例而言,你或许会想像以色列境内与阿拉伯人同属边缘族裔的非裔黑人社群会与巴勒斯坦站在同一阵线,但“黑色希伯来以色列人”(Black Hebrew Israelites)饶舌歌手布莱克威尔(Ben Blackwell)却是在〈硬派以色列(Israel We Go Hard)〉这首歌中高举大卫之星颂扬国族意识。然而,你也可以看到愿意对话的犹太饶舌歌手乌利亚(Uriya),与阿拉伯饶舌歌手萨斯(Saz)合作〈有话直说(Let’s Talk Straight)〉这首歌,企图达成互信与谅解。嘻哈的声音是多重的,但也因此能创造各种契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