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捕捉日落时分大稻埕最后的光线,这次作为受访者的张赞波,在镜头前站了良久;一直等到机器放下,他才松了一口气,腼腆地说道:“还真不太习惯在镜头前面。”事实上,自从开始拍纪录片,张赞波一直是那个扛著器材到处走、藏身于镜头后面的人。
他的镜头下,有被卫星残骸击碎了日常的中国山村居民(《天降》,2009),也有拦截上访民众的基层官员(《有一种静叫庄严》,2011)。对于大时代里的底层生活状态,张赞波总是能够观察入微。2014年,他以非虚构文学作品《大路:高速中国里的低速人生》获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非小说类首奖;而后,与之相应的纪录片《大路朝天》也广受关注,并在电影奖项中收获颇丰。
大路之后,阔别十年。2024年,张赞波终于带来了最新纪实作品《大景:内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异风景与欲望游戏》。这本原将由八旗出版的长篇巨著,因总编辑富察在上海失踪而几经延宕,最终由春山接手出版,历经时多番周折后,如今终于到了读者眼前。时隔多年,张赞波也终于随新书发布之际再次到访台湾;与他一起来到我们眼前的,不只是书中喧杂的景区与直播景观,还有因为多年记录、冲撞现实后难免受伤的内心。
张赞波(1975-),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湖南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班,2009年完成纪录长片处女作《天降》。2015年,第四部纪录长片作品《大路朝天》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第53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2018年起在内蒙古拍摄,2020年因疫情爆发中断。疫情期间将记录整理成《大景:内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异风景与欲望游戏》一书,2024年在台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