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爱欲录:异地恋、开放式,一个男同志重构“正常”关系的漂流记

我们应该在关系中追求“稳定”吗?一个男同志/游牧型学者,尝试松动“理想”亲密关系的边界。

爱欲录:异地恋、开放式,一个男同志重构“正常”关系的漂流记
一位大学毕业生爬上阶梯的剪影。图:Getty Images

作为一个年届三十的男同志,我的感情生活大概在同侪间无聊得快要成佛:20岁才确认自己原来是个 Gay,24岁的初恋还是长距离恋爱,然后理所当然地分手了,最近才尝试开放式的长距离恋爱。我没有种子也没有土壤,都是零碎的 trial and error。

但若退后一步想,到底是在尝试什么,又在失败什么?亲密关系可以成功吗?又怎为之失格?白头到老就是正确答案吗?从离开香港到进入学院,我意识到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渐渐改变。我渴望一段“稳定”的关系,但同时发现何谓“稳定”本身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就算它有许多“例子”亦无从复制。我慢慢走向它的所谓反面,因各种原因尝试长距离,再尝试开放式,但说到底可能都是对“稳定”的依恋,或其变奏。

双重不确定身分:男同志与学术新手

F 是我的同志朋友,我们年龄相近,同样在学术界工作。最近与他聊起,怎样为之理想的亲密关系,我以为他会说陪伴、理解之类的话,他却说:“其实讲到最尾都系最紧要有人帮你收尸,处理身后事。”1即使幸运找到伴侣,双双老去,香港同志还是得面对社会制度的缺失,就如电影《从今以后》描写女同志伴侣其中一方突然猝死,伴侣却无权处理身后事。理解、陪伴当然重要,但如果活到一定年纪,一些制度缺失其实可以现实得血淋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