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疫情时代表现最好的旅游市场之一,日本国际游客数字自2020年跌入低谷之后,2022年第四季起一路攀升,翌年第三季便超越疫前数字高峰,并加速至今。2024年访日外国旅客接近3687万人,较2019增加15%,此趋势持续加速,仅今年1月,访日游客预计人数便达3,781,200人,大幅超越前高纪录(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游客超越韩国而位居其首,台湾与香港分列第三、第四,且就算是后者,也大幅抛离排名其后的国家与地区数倍之多。
此势头在民间也有气氛反应。本来疫情前,“去日本好似返乡下(回家乡)”的说法已在香港流传多年,作为香港人对自己竟然如此热衷赴日旅行的打趣;疫后随日圆疲弱,港币因与美元挂钩而令港人旅日成本降低,赴日旅行成为相当多香港人疫后报复性消费的热门选择;相似状况也出现在台湾与大陆,后者更因旅游签证政策的大幅放宽而数字攀升,而此前,尽管大陆在游日人数整体所占比例较低,但它仍是最大的支出来源(the biggest source of expenditure)。
从春日赏樱,盛夏花火大会,到漫山遍野红叶,白雪皑皑的雪国,仿佛一年四季尽是游日旺季。不仅东京、京都、福冈等主要城市游客络绎,鸟取砂丘,藏王树冰,立山黑部甚或纪伊山脉圣地,也多有自然爱好者的异国足迹。而华人来日本,除在旅游胜地多有听到本来熟悉的中文于空气中熙来攘往,也必然试过在居酒屋或拉面店听到邻桌以华语畅谈。香港人游日是“返乡下”,台湾人又认日本为精神文化故乡,此“乡”与彼“乡”有何不同?近年大批中国留学生进驻日本,亦有新一波移民酿就大陆“润日”前所未有的高峰,缔造了包括独立书店、高级中餐在内的日本新一波华人圈,新的社群与生活方式。
中港台三地各自的历史脉络,与日本各有渊源,且渊源之间差异甚大。究竟“日本”对三地华人来讲,各自意味著什么?而为何不同的脉络、情感状态,却似乎造成“不约而同”的游日、移日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