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疫后至2025年,经济下行仍然是香港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端传媒推出“香港冇钱使”经济报导系列,打开上至政府、下至市民的荷包,埋单计数,看看大家还剩多少钱,又计划如何勒紧裤头?更重要的是,结构性财赤揭示了哪些深层次政经问题?此影像图辑为系列第二篇,以市民向观音借库的景象切入财困下的社会群像。系列第一篇数据报导“图解香港大财赤”已经刊出,并敬请留意后续报导。
农历正月廿六(2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观音借库日——习俗里的说法,是观音菩萨开金库,借钱于民。踏入子时(22日晚上11时),逾150年历史的香港红磡观音庙开库,善信随即以庙前的蜡烛燃点长香,涌入庙宇。
白烟袅袅,善信肩接肩,踮起脚仰望观音像,闭眼皱眉祈求,再举香鞠躬。他们奉上鲜花和供品,然后买走一份借库用品,当中包括写上财源广进的挥春和生菜造型的挂饰,取其谐音“生财”。善信经过观音像前方,接过职员递上写有金额的借库利是(红包)——各间庙宇借库金额不同,由三百万至十亿元不等。完成借库,人们拆开利是,有人欢喜跟“九亿”红纸拍照,有人留在庙前双手合十弯身,口中念念有词。
在低迷的香港经济里,不少人将求财和保生计的殷切盼望交付神明,市民最早于几天前在各区观音庙前排队。红磡观音库的队首是76岁的黄婆婆,她头戴冷帽,穿四件厚衣,两天前已来占位置。她住在何文田,向观音借库已有30多年。自从拜过观音,她自觉生活顺利平安,子女有工作和栖身之所,已经心满意足。她又指有次为出意外昏迷的亲戚向观音祈福,亲戚最后醒来,“观音娘娘好灵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