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疫后至2025年,经济下行仍然是香港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端传媒推出“香港冇钱使”经济报导系列,打开上至政府、下至市民的荷包,埋单计数,看看大家还剩多少钱,又计划如何勒紧裤头?更重要的是,结构性财赤揭示了哪些深层次政经问题?此数据报导为系列第一篇,首先从图表深入浅出地解释港府近年面对的财政赤字困境,并汇整不同学者、专家对这场危机的观点和出路建议。敬请留意系列后续报导。
一向以财政稳健著称的香港政府正面对前所未见的公共财政危机——过去6个财政年度有5年财赤,赤字水平飙至九七后新高;连续三年财赤千亿左右,财政储备相当于政府开支的月数跌至九七后新低。
两天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于2月26日颁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财赤成为焦点。早前陈茂波已预吿,由于疫情大幅提升公共开支,地价、印花税、利得税等收入又不如预期,预计港府在2024/25年度财赤“少于1000亿港元”,即是原来估算的两倍。陈茂波去年度颁布财政预算案时,估算的财赤额是481亿港元。
各界关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有哪些减赤措施,财赤问题需要多久才能解决。2024年底,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职时曾提财赤可能需3至5年处理。而陈茂波在今年1月初表示,希望“三数年内”让政府财政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