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北国际书展于2月4日展开,为期六天,以“阅读异世界”为年度主题。适逢春节假期后气温回冷,台港两地也面对著不一样的“文化寒潮”。一边厢是台湾在农历新年前,立法会预算冻结与删减提案一出,文化界联署反对,罢免行动在各地展开。另一边香港在2025年初,有廿余间香港独立书店、出版机构及特色小店,于现已结业的见山书店原址举办题为“阅读香港,另类风景”的跨年书展,也曾引来大批机动部队人员到场巡逻。
书展首日寒潮在外,人潮却络绎不绝,现场所闻大部分是国语,仔细听来,也不乏广东话人士前来。今年来台参与书展的香港出版/书业团体,构成与去年相若:“三中商”构成的联合出版集团之外,包括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学术出版机构也都见于现场;此外,场内更可见到香港民间书店与出版机构的身影:书店兼出版机构ACO BOOKS携同计有29间小众书店及出版商再次来台参展,香港文学生活馆与文学杂志《字花》也在国际书区设有展位。
虽然香港声音在台北书展年年可见,已然仿若一期一会,但具体今年与往年有何不同?2025台北书展中的“香港”,又是以哪些面貌呈现出来?
“话题上的多元,香港好像越来越难接触到。对我来说,台北书展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找一些在香港已很少有人讨论的话题,甚至不是政治上的,而纯粹是文学、文化的议题。”香港作家薯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