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同志住屋平权案胜诉后,我们参与了吴翰林的烛光追思会

好人为什么受苦?留下的人要怎办?他们会怎样回答?

同志住屋平权案胜诉后,我们参与了吴翰林的烛光追思会
甫入教堂便看到吴翰林的照片,旁边除了有一幅大树宗教画作、李亦豪和吴翰林的合照、一个彩色圣诞老人装饰,还有两块小拼图。其中一幅红框拼图的画作七零八落。摄:林振东/端传媒

在九龙佑宁堂入口的木桌上,吴翰林(Edgar)穿西装拍下的遗照吸引住所有前来者的目光。

吴翰林生于1987年,卒于2020年,离世时33岁。

在公众眼中,吴翰林是同志运动代表人物,司法覆核案申请人;亲友说,他有音乐和运动的才华、笑容阳光温暖,总处于聚会的中心,总是在照顾别人;伴侣说,他是一个为爱而战的理想主义者。

2019年,我因访问认识了 Edgar 和 Henry(李亦豪)。当时他们早已在英国注册同性婚姻,成为香港第一对在天主教堂成婚的同志,引起海量关注。祝福和谩骂交织的背景声里,两人展开甜美的新婚生活,妈妈不时跟他们一起受访。不久,Edgar 申请司法覆核;香港也逐渐没入了社会运动的雾霾。我们很少再联络,直到2020年末 Henry 捎来 Edgar 的死讯。之后,我再次到访他们在吐露港旁的家,听著 Henry 一个人回忆几年来的种种,面前一张曾经坐满亲友和猫的木餐桌,显得特别冷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