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劳检大军”十年后:那些离开的,和留下但想走的劳检员

地方议员、立法委员及监察委员多次批评劳检员的高流动率,尤其是约聘雇劳检员的职位,更被许多人形容为“屎缺”。

台湾“劳检大军”十年后:那些离开的,和留下但想走的劳检员
2024年12月3日,台北。摄:陈焯煇/端传媒

那个周六下午,新北市劳检处剩下两名于周末轮值的劳检员,他们必须看守著幅员内的工地有无差错。那时,翁诗玮突然收到一处下水道工程传出有三名工人窒息送医的讯息,附近消防队已出动,他立即抓起车钥匙从土城办公室直奔现场。

“借过!借过!”当他抵达时,现场已拉起黄色封锁线,工程附近的店家及居民听闻消防救护的警笛声纷纷凑上前围观,热烈地议论著,场面一时嘈杂,翁诗玮只得提高音量,穿过人群向警员表明自己劳检员的身份后始得跨越封锁线。

“人、事、时、地、物”,这是一名台湾的安全卫生检查员在工安事故现场要负责厘清的任务。翁诗玮进到现场后,周遭的工人在一旁踱步讨论,焦虑感随著空气蔓延。翁诗玮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要谨记这五字诀,别被现场的紧张氛围感染。他知道,自己必须冷静地找出窒息事故发生的原因。

依据台湾法律规定,当工地案场罹灾人数达三人以上即属“重大职业灾害”。他先向现场的警消人员打听资讯,再与工地负责人确认,受伤的工人身上穿戴的装备是否符合规定、上工前有无接受教育训练等资讯;同时,他也一面厘清受伤工人与营造厂间的雇用关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