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金马61】2024金马奖战况一文盘点:电影努力书写女性,市场只想看男生打架?|台港马三地对谈

当今政治环境,电影人必须选边站?金马奖的“华语”定义,被一部片打破了?入围者中有一个人是影评人众望所归?

【金马61】2024金马奖战况一文盘点:电影努力书写女性,市场只想看男生打架?|台港马三地对谈
(左起)影评人卓男、谢镇逸、翁煌德。摄:陈焯煇/端传媒。

【编者按】第61届金马奖在各种意料之内与之外中,即将揭晓最后赛果。意料之内的,是金马奖延续一直以来的特色,力挺香港及东南亚正在上升期的创作者们,民众从每一年入围名单中都被不断提醒,这些地区的电影人持续打磨新的作品,反覆更新著我们的认知;也包括台湾本地工业对类型电影的进取心态,对产业的探索。意料之外的,则是传闻中两岸或三地会更加开放的电影交流并未真的出现,中国电影尽管突出重围来到金马,大部分作者却未能来到现场,这些题材和作品的经验会否真的透过金马,为广大观众了解?

延续近年做法,端传媒在颁奖礼前夕邀不同地域影评人圆桌围坐,跨越地域、工业状况和作品属性,评点当年当届情势看点。今次是分别来自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的三位影评人:卓男、翁煌德、谢镇逸,一同为读者提炼2024最新中港台新马入围作品气质和七大项奖项类别的看点、热点,详述2024年电影人如何将疫情封控、女性主体、转型正义、刻板印象、创作自由等日常大小事件,社会深浅议题,纳入影像作品。金马看到了怎样的香港电影?女性影像在不同导演手中又呈现出了何等风貌?注定无法上映的入围作品是否会迎来真正的肯定?

我们想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这次的讨论。金马奖是从电影本质出发的奖,却又不只一个电影奖。每一年的讨论,令我们深深了解,无论虚构或纪实,电影的力量及其境遇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精确反映。聊完了电影,其实也就讲出了现实的感受,未来的期许。这里面,与你对现实的看法有何异同呢?票房数字显示,2024年人们愈来愈少看电影了,实则却可能是我们最需要谈论电影的时刻。你准备好了吗?

卓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大型影展策划人。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国际电影节FIPRSESCI奖等评审。曾编辑多部电影专题书籍。第61届金马奖初审评审。

翁煌德(煌德),脸书粉丝专页、部落格“无影无踪”经营者,现任台湾影评人协会常务理事,现任Cinema at Sea - 冲绳环太平洋国际电影节策展人。

谢镇逸(逸仔),在台马来西亚影评人,研究者。IATC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Artism Online》台湾区主编。金马影展第八届亚洲电影观察团成员。

(以下区域看点及奖项赛况分析文字来自本对谈各位参与者)

Part 1 慷仁今年不回台,做电影必须选边站?

端:感谢大家参加2024金马奖圆桌对谈,每年我们都会请不同地域的影评人在颁奖前夕坐在一处,既然金马奖给我们一个华语电影的平台,也因此可以成为观察华语不同板块电影行进的窗口。自从2019年电影局宣布暂停大陆电影和人员参加当年金马奖,每年有哪些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入围,他们会否出席金马奖,都会成为颁奖前关注焦点之一。

这些年,有人选择来拿奖,也有人不来。在大家眼中,我们当前的形势走到了什么情况,是否大陆电影人选择来金马奖,就意味着主动放弃大陆市场?一个月前发生了吴慷仁的微博祝福国庆事件,台湾电影人要选择大陆市场,就要放弃台湾这边的市场吗?金马奖与大陆市场,成为二选一的选择题吗?吴慷仁说去大陆发展理由之一是表演要提升一个空间,今年金马他也不会回来,大家对这个怎么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