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战火下的文学抉择:乌克兰的去俄化与身份认同重塑(上)

“我们不能假装俄罗斯不存在。它存在,而且从哈尔科夫可以清楚地看到,距离我们只有40公里。”

战火下的文学抉择:乌克兰的去俄化与身份认同重塑(上)
2024年3月24日,乌克兰哈尔科夫市。摄:Ukrinform/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编按:本作品为“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第四季得奖作品。“在场”奖学金始于2021年,致力于在个体与世界的连接处,鼓励全球华语写作者写下非写不可、非你不可的真实故事。“在场”将为作者的写作提案,提供奖金、编辑、发表及出版和衍生IP支持。欢迎追踪 FacebookInstagram,或订阅 Newsletter 关注。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其余两篇将在接下来的两周发布。

上篇:在前线,一座文学博物馆的抵抗

2018年,俄罗斯全面入侵的四年前,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文学博物馆收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捐赠——俄罗斯作家爱德华·利莫诺夫(Eduard Limonov)的一批档案。对于博物馆集体来说,他们几乎从未接受过如此棘手的礼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