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前线、边陲、纽带?“台澎金马”的三种岛屿叙事

是战事的前线、一衣带水的两岸生活圈,还是台湾本土身份的边陲? 这三座离岛渴望建立自己的叙事。

前线、边陲、纽带?“台澎金马”的三种岛屿叙事
2024年7月21日,金门,人们在82据点前骑马。摄:陈焯煇/端传媒

坐落于台湾海峡之上的金门、马祖与澎湖,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逐渐紧张,屡屡受到外界关注。 长久以来,被台湾本岛边缘化的离岛居民,命运像是早已注定了要被牺牲。 海峡两端的隔阂,让人们看不清彼此究竟是否身处于同一艘船上。

若以1949年作为分水岭,过去,金门与厦门、马祖与福州同属一个生活圈,在经商、教育、通婚上有著频繁往来;1949年以后,台、澎、金、马硬生生被划分成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庭抗礼的“中华民国”。

1956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金门、马祖地区战地政务实验办法》,以党政军一元、军民一体为概念,对人民进行宵禁、灯火、入出境、电信、金融、电器用品等多种管制,可谓“全民皆兵”,不管食衣住行育乐都被军方严格控管。 少有人知的是,不同于台湾本岛在1987年解除戒严,金门、马祖的戒严在1992年才解除,若算上1949年起就被列入军事管制区的岁月,金马处于军管之下的时间长达43年。

这43年,却也是台湾本岛本土意识快速发展的43年。 解严后至今,青年世代更是发展出多元的自我认同,而离岛青年也多了来往台湾本岛都市就学、居住和生活的经验。 端传媒透过“离岛出版”今年的纪录片《Frontline Residents(海上边境:台湾离岛的人们)》,与几位片中主角聊了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