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18日,就读于中国深圳日本人学校的一名10岁男童,在上学途中被一名44岁男子刺至重伤,最终抢救无效于19日凌晨不幸身亡。在此之前,中国境内已发生多起针对外国人的袭击事件,而专门挑拨民族情绪的舆论氛围,被放任传播的极端言论,在观察者看来,与这些暴力事件脱不开干系。
端传媒于今日重推本篇评论,梳理过去几年中国的舆论场与政府的选择性审查,是怎样令“网络用户对于日本的态度,已从早些年的敌视,逐渐转变成为仇视,并已经出现模仿类行为,乃至实际仇恨行动的迹象”。
2024年6月,中国先后发生两起针对在华外国籍人士的袭击事件。2024年6月10日,四名美国籍教师在吉林市北山公园被一名本地男子持刀刺伤。在半个月后的2024年6月24日,苏州又发生一起涉及日本籍学童的袭击事件,事件造成一名中国籍校车引导员伤重不治身亡,以及日本学童与学童母亲受伤。
临时处理“煽动中日对立”言论
在应对两起事件时,中国政府均以“偶发事件”的说辞回应传媒疑问。6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面对美国籍教师公园遇袭案时表示:“警方初步判断此案系偶发事件,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记者追问这一事件是否会影响人们赴华的决定时,林剑则表示“我想再次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6月25日,在被东京电视台记者问及苏州与吉林市的袭击案件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复称:“类似这样的偶发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