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中国因素”失效,“疑美论”四起,台湾大选后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选期间,台湾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上升,但这并不意味著台湾人会更加亲近美国。

“中国因素”失效,“疑美论”四起,台湾大选后中美台的下一步
2024年1月4日,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到桃园拉票﹐现在有支持者挥舞美国国旗。摄:林振东/端传媒

【编者按】本文源于作者林夏如、费凯琳 (Caroline Fried) 与黄思为于美国著名中国政治经济研究期刊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上发表的论文〈2024台湾大选:中、美、台未来何去何从?〉(What Taiwan’s 2024 Election Means for China, the US, and the Future of Taiwan),该期刊由知名中国研究专家、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裴敏欣教授主编。端传媒获作者授权,独家首发中文版。

【前言】2024年1月的台湾选举,聚焦在国内政策,而非国家认同或两岸关系,为历史上首见。各政党总统候选人提出的政见立场相近,皆支持保护台湾主权并拒绝与中国统一。而台湾国内的问题,如居高不下的房价、停滞的工资、人口老化、能源供应不稳以及难以维持的社会福利等,也成了本次选举的热门议题。

尽管这次选举中民进党迎来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但立法院呈现“三党不过半”的局面。北京不太可能停止对台经济胁迫和军事扩张,但它仍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赢得台湾人民的支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