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匪:作家,评论人,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SFWA)作家会员。出版小说《后来的人类》、《奥德赛博》、《看见鲸鱼座的人》、《无名盛宴》,2022在义大利出版短篇小说集《spore》。作品曾入选《SmokeLong Quarterly》2019年度最佳微小说,获美国最受喜爱推理幻想小说翻译作品奖银奖。
在全球及华语区均票房疾速冲高的《沙丘2》,宣传语里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沙丘》系列是传奇名导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为IMAX体验量身定制的史诗之作。”
导演自己也表达过用IMAX技术给观众带来终极体验的意图,由此《沙丘2》上映前不少影迷变身器材党,比较各地影厅播放效果,“要看《沙丘2》必须去IMAX影院。”尽管事实是能达成最佳效果的画幅1.43:1激光一代IMAX影院,在中国只有个位数。
而退而求其次的二代三代激光IMAX影院,虽然不少,但还是更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导演维伦纽瓦许诺的沉浸式体验,在这刻还不能兑现给所有影迷。也就是说,完整的《沙丘2》,并不属于每个去观看它的影迷。
这仿佛成为《沙丘》系列在现实生活的完美映射。那些无缘IMAX的影迷,一边在普通银幕观看巨作,一边想象特殊画幅可以提供多出26%的画面——如同厄拉科斯星上必须从死者身上压榨最后一滴水的费里曼人,痴痴听着保罗诉说在另一颗星球上,水是如何慷慨地从天上落下,流过地面,汇入大河。
有趣的是,不知维伦纽瓦是否注意到沿着人类幻觉技术发展的另一条支线,以苹果VISION PRO为代表的虚拟眼镜正给出人类截然不同的真实体验。导演欲将观众吸引到影院的沉浸体验,也许正是日后将观众拉回到私人空间的驱动力。
而回到电影本身,让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减法题——《沙丘2》减去IMAX抑或是沉浸式体验,还剩下什么?
《沙丘2》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维伦纽瓦电影:导演用他的氛围美学,成功地将“历史包袱”稀释到只剩下皮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