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你的外卖要等等——“坏孩子”送递员,以及背后的人机博弈

平台有演算法,送递员则有脑袋以及丰富的地方知识和资讯网络作抗衡。当平台自动生成最优路线,他们也有自己的最佳决策。

你的外卖要等等——“坏孩子”送递员,以及背后的人机博弈
香港一架外卖单车停泊在街上。摄:林振东/端传媒

【編者按】「其實你返工有咩做㗎?」——這個問題,你有問過別人或被人問起嗎?

這個來自日常的問題,啟發我們開啟「返工這回事」這個新欄目。在當代社會,工作主宰我們的生活,既定義個人的身份,亦維繫社會的「正常」運轉,但在「隔行如隔山」的區隔中,我們並不容易看見彼此——從恆常的工作勞動,到行業內的語言詞彙、職場文化、人際關係、性別分工、權力層級以至價值體系。藉此欄目,我們希望打破邊界,深入聆聽多位「打工仔」的行業見聞,不但走進社會各行業的「貼地」日常,亦從職業的視角觀照當代社會的切面和現象。

這期文章聚焦外賣平台送遞員「離經叛道」的經驗,源自一位新聞與傳播研究生的小型研究。作者在課餘時間兼職外賣送遞員,訪問四位外賣送遞員(化名),書寫「壞孩子」外賣員的經歷——他們沒有完全順從外賣平台的遊戲規則,而是另闢蹊徑,開發與平台機制相抗衡的心法和手法,提高自己的收入。外賣平台固然很大程度宰制送遞員,但憑藉掌握平台規則、積累豐富的地方知識,並建立互相支持的人際網絡,這群外賣員展現了博弈和對抗的可能。

肚餓,打開外賣平台APP,然後刷餐廳下單。等,再等,再等——為何我的外賣還未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