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行走东京寻作家萧红:八十八年后,“东京在落雪,好像看到了千里外的故乡”

我带著她八十多年前在此写过的文字,来到神保町;而在富士见町二丁目九番,消失掉的五号,隐隐让我感到不安。

行走东京寻作家萧红:八十八年后,“东京在落雪,好像看到了千里外的故乡”
作家萧红。图:网上图片

【编者按】今天是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第八十二个忌日。八十二年前的这日,香港该也是深冬,却正值战火纷飞,31岁的萧红在战火、病痛、孤寞中病逝于香港,结束了她北起塞外白山黑水,颠沛流离过大半个中国的一生,惟文字永存于世。

为纪念萧红,我们邀请香港作家袁兆昌写下他赴日寻访萧红遗迹的文字。日本时期,是萧红流离一生中不多的安稳日子,也是创作高峰的积蓄期,作用关键但易被忽略,2014年许鞍华导演电影《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一词,也正是来自这一时期的萧红自况之语。而今再访,九十年时光相隔,旧迹仍可辨?

1936年8月27日晚上7时,萧红写完一封信,湛蓝墨迹停在日本“生长の家”印制的“便笺”上,附记一行地址和收件人:“东京曲町区富士见町二丁目九/五中村方”。

在地址九和五之间这个“/”符号,应是当年日人惯用的写法,现在横写“—”为分隔号,完整意思是九番五号,而“中村方”相信就是房东居所门牌显示的户主姓名。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