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台湾大选白热化,明年1月13日,台湾将选出新一届总统、副总统以及113席的立法委员。在此次大选中,先有蓝白合的在野整合协议,而后破局,然而在过程中,包含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民众党柯文哲,甚至是原欲采取独立参选的郭台铭等,多次前往台湾多县市拜会地方派系要角,也出现地方派系“多方押宝”的现象。
例如,上半年多次公开力挺郭台铭的彰化县议长谢典林,在8月初宣布退出国民党,此前,他曾连续二日陪同郭台铭与柯文哲拜庙。谢典林的胞姊谢衣凤,为现任国民党副秘书长、现任立委,并在本届大选中争取连任,其对手为前北农总经理吴音宁。其母郑汝芬曾任国民党立委,谢家为彰化地区具有深厚政治实力的地方派系,此次大选,谢家亦被认为是“多方押宝”。
即使,在总统的层级上,地方派系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但从区域、不分区立委,以及县市乡镇市首长、县市议员依然难脱派系的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地方派系”原是中性词汇,只要有政治,就会有派系。然而当地方派系成为垄断地方政治资源的团体,并透过恩庇侍从体系进行利益交换,其所冲击的,更是台湾民主社会的根基。尤其,在地方派系与中国统战系统结合下,亦成为台湾当代地方政治的难题。要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局,作者提出“找回中介阶层”作为行动策略;此前,我们得先从台湾的日本殖民时期开始,认识地方派系的起源以及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