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客家音乐人对谈:语言都有被时代冲击的时候,音乐和艺术应该更放开一些

饶瑞军、黄子轩、赖予乔、王钟惟:客语是真正代表我们成长环境的元素

客家音乐人对谈:语言都有被时代冲击的时候,音乐和艺术应该更放开一些
客家音乐人饶瑞军、赖予乔、黄子轩、Vuize王钟惟。

【编者按】今夏热浪尤甚,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却依然在炎热中开唱。而端文化组就为读者举办一次字里行间的“夏日音乐祭”。近年“母语”关注甚热,探讨涉身份/政治、创作与经验,关乎我们是谁,我们是怎样存在与生活着。我们的音乐季也从“语言”切入,集结香港、台湾两地不同语言的音乐唱作人、乐评人、音乐杂志创办者、音乐节搞手等场景内各岗位角色,一道聚炉倾谈。

整个专题分设粤语、香港英语创作、台语、原住民语言、客语五部,每部分都结合一篇“围炉对谈”,深入探讨相关的音乐创作在地脉络,近年新变,及各自面临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篇关于这种语言的歌单,方便读者从讨论中回过神来,犒赏耳朵与心神。

五种语言,五篇歌单,二十余位在台港两地音乐场景努力与创作的人,是为我们的“端文化·夏日音乐祭”。希望你来,一起听歌,读字,思考。今日刊出,台湾客家音乐人讨论创作的体验与思考。

此次客家音乐人对谈,最早邀请乐评人/作家陈玠安参与发展和策划,期望由不同的客家音乐人一起分享和讨论客家音乐的创作与个人客家生活成长体验的关联,以及谈论以客语为语言媒介的流行音乐有何特色。现由音乐创作者黄子轩主持会议,与以下几位与谈人一起畅谈: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