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重推】缅北X电信诈骗:电诈与东南亚地方“捆绑”,还是在全球迁徙流变?|端对谈

在国家与边界、中心与边缘的对立中,她们思考小写的人与大写的人的生命故事。

【重推】缅北X电信诈骗:电诈与东南亚地方“捆绑”,还是在全球迁徙流变?|端对谈
2017年11月3日,一名逃离了缅甸的男人,在难民营使用手机。摄:K M Asad/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编者按:2025年1月7日,此前在泰缅边境失联的中国籍演员王星被寻回并抵达曼谷。警方确认王星是人口贩运的受害者,将送他回国。王星事件引发舆论对同类事件的关注,包括2024年底数名中国公民从泰国赴缅甸后失联,包括3名女士在泰国旅游时被带至妙瓦底,最后在电骗园区“大象工业区”失联。

本篇为2023年相关文章,在此周末重新推荐予各位读者。更多关于电信诈骗之文章,可参考电信诈骗系列页面

继去年“柬埔寨”与“电信诈骗”两个词捆绑在一起之后,今年,“缅北”又成了第二个热词。受害者的血泪故事、网投园区封闭管理的闻之色变、诈骗的愈来愈隐密和高明,跟金三角的赌毒轶事缠卷在一起,投射出一副黑白混杂的地区想像。对于诈骗,舆论一般没有宽容的空间,纵然知道其中杂揉各种权力、历史纷繁,也缺乏再细致了解的耐心。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电信诈骗,虽说现在主要的参与者和被骗者都是中国人,但若读者仍有记忆,台湾人、福建人、马来西亚、印度、非洲等,也曾经是这一产业的代名词;而除了电信诈骗,短信诈骗、杀猪盘、虚拟货币诈骗等,也在这几年大大“丰富”了诈骗的种类和人群。“电诈”,本身的发展和变化就让人目不暇接。

在缺乏了解的时候,问题往往会被归因为地方或人群特色,然而诈骗到底是一个地方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东西,还是一个在全球迁徙流变的行业?当技术越来越成熟,“地方”还是诈骗不可脱离的母体吗?我们是否认为把问题抛给地方就可以“洁净”自身所处的环境?但回过头来,“地方”和诈骗的结合,难道就没有一点因果关系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