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为何感觉《长安三万里》在骂我,以及如果能重来,女人能否当李白?

通过塑造识时务的角色高适,追光动画加入主旋律电影大军,而它擅长的动画形式又能给公司带来不菲的政治资本。

为何感觉《长安三万里》在骂我,以及如果能重来,女人能否当李白?
《长安三万里》剧照。图:网上图片

今年七月,北京追光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我从预告片得知,这部戏是讲李白的。李白习剑、打虎,能御鸟,会相面,有才华、广结交、好学,且从不谦虚掩饰;他在美学和政治上顺应自然、追求平等。由古至今,从杜甫到余光中,李白是多少理想主义文人和文艺青年的偶像。尽管看到社交媒体批评《长安三万里》“掉书袋”,出于对李白的热爱,我还是去了影院观看。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李白为双主角展开叙事,在两个半小时的故事里,我确实惊羡追光动画娴熟的动画技术,也看到创作团队在历史、诗文、建筑、服饰下的功夫,甚至几度被热血诗情催泪。但,我也真切感到不适。作为一名时而怒怼社会不公、时而无奈装佛的文艺青年,我浑身难受,怀疑这部动画片在骂我们爱空想、不作为;同时,身为受过高等教育且熟读历史的女性,我也为女性角色在大唐盛世里的边缘地位感到强烈不满。

虽然历史上高适、李白这两位唐朝诗人中年时才结识彼此,但电影安排他们相识于微。二人相异的特点初遇时就已彰显。高适有读写障碍、说话结巴,但仍然是勤能补拙的武夫,李白则是挥金如土、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李白说,未来要探寻长生之法。高适就回:“子不语怪力乱神。修仙之事,太过虚幻。” 显然,影片想说的是高适务实,李白务虚,紧接著高适的画外音补上,“他(李白)是我见过的最天真幼稚的一个人。”

《长安三万里》剧照。图:网上图片
《长安三万里》剧照,李白与高适。图:网上图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