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夏热浪尤甚,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却依然在炎热中开唱。而端文化组就为读者举办一次字里行间的“夏日音乐祭”。近年“母语”关注甚热,探讨涉身份/政治、创作与经验,关乎我们是谁,我们是怎样存在与生活著。我们的音乐季也从“语言”切入,集结香港、台湾两地不同语言的音乐唱作人、乐评人、音乐杂志创办者、音乐节搞手等场景内各岗位角色,一道聚炉倾谈。
整个专题分设粤语、香港英语创作、台语、原住民语言、客语五部,每部分都结合一篇“围炉对谈”,深入探讨相关的音乐创作在地脉络,近年新变,及各自面临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篇关于这种语言的歌单,方便读者从讨论中回过神来,犒赏耳朵与心神。
五种语言,五篇歌单,二十余位在台港两地音乐场景努力与创作的人,是为我们的“端文化·夏日音乐祭”。希望你来,一起听歌,读字,思考。今日首先刊出的,是香港广东话歌词创作的对谈。
这场访问,似乎源自一个有趣的误会。可能过去数年,外界最熟悉的一些香港填词人好多都已离港,如词人林夕已移居台湾,黄伟文浪迹英国,还有潘源良、小克、梁栢坚,都在这几年陆续离开了香港。但这不代表在今天香港流行曲就被“灭顶”,而今日在香港,广东话也没有濒临边缘化,或是遭受其他语言的威胁。反而数年来随著人气男团冒起,本地流行文化重燃大热,而独立乐团与歌手藉网络平台从地下走进主流,也刷去以前盛行的 K 歌、港式情歌,换来一片崭新的曲词创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