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愚波,栖息于北美、香港、和中国大陆三地的人类学者与行动者;致力于种族、性别、环境、和去殖的交叉正义;爱猫人士。)
六月,台湾民进党前政治工作者李援军指控王丹性侵,并在记者会上公开自己的经历。尽管他在台湾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却在台湾以外受到大量的阴谋论攻击,评论其为 “共谍”、“共匪”,质疑他在六四前夕公布这件事是政治性攻击、想要抹黑六四。李希望王丹在6月6日前道歉,否则就会向检方提告。王丹表示“欢迎提告,支持用法律的方式寻找事情的真相”。
“公民日报”、“民主沙龙”、“北方广场”、“What’s up Beijing”等在中国“白纸运动”爆发后广受关注的Instagram帐号,都声援李援军,谴责性暴力,并表示在王丹对此指控做出令性暴力经历者满意的答复前,不会与王丹合作。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社会研究所召开会议,决定停聘王丹,并启动相关案件的性平程序。该会议结束后,社会研究所收到王丹来信撤回在清大教书的请求。纽约青年组织“民主沙龙”甚至因为发布支持性暴力幸存者的声明、而被王丹作为理事长的纽约六四纪念馆终止合作。
有人说,性侵是“私德”问题,不应在公共领域讨论。有人表示,在司法结果出来之前支持李援军、谴责王丹,是一种无异于文革中“红卫兵”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应该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在法律结果出来前不发声。有人说,这些声明不符合“法治”,是“IG判案”,和中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宣告有罪的做法一样。
我想讨论的是,面对性侵指控, 公众应该“疑罪从无”,在司法审判结束之前保持沉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