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度过了它的最后一夜。
这家博物馆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由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公益博物馆,位于北京东五环和东六环的城中村皮村内。皮村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活成本低,两万多名外来务工者在此居住,是北京有名的劳工村。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由服务外来劳工的民间机构北京“工友之家”发起,工友之家创办人孙恒和工友们将一处旧厂房租下,收集了首批500件展品,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有近3亿外出劳工。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但中国大陆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区别管理使得他们无法在城市落户,他们只能出卖劳力,赚取微薄的生存物资,吃住简陋,处在城市的底层,是被边缘化的群体。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为这群被忽视的外来务工者留存了被看见的空间。
这个在微信朋友圈里多次面临拆迁和经费困难、宣告濒危的博物馆,一次次幸存了下来,直到这一次,再无侥幸。博物馆所在的这一片区都要被政府拆迁,按照规划变为绿地。
博物馆负责人、同时也是皮村工友之家负责人的王德志决定在5月20日傍晚6点,为他付出了15年心血的博物馆举办一个告别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