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舆论如何回应?哪些台人在中国被消失?

“没有比出版更应享有自由与人权的权利,没有比出版更具正义的行为。”

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舆论如何回应?哪些台人在中国被消失?
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延贺。图:网上图片

(端传媒 台湾组 发自台北)

八旗文化出版总编辑富察返中遭秘密拘捕

台湾时间4月20日凌晨,《倾向》文学人文杂志总编辑、作家贝岭于脸书发文指出,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富察,于3月中旬赴中时在上海遭到警方(国保与国安系统)秘密拘捕,情节如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于深圳一般,被“不公开扣留”;而后贝岭以自己的经验为例,呼吁各界救援。

这则贴文意外打破台湾出版界与媒体界因尊重家属低调处理而维持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共同沉默,也带起了立场不一的争论与猜疑,更形成进退不得的困局。而这些讨论的核心,很大程度包围著富察这个人的身分,及其在台湾建立的出版事业,乃至于出版风格上——中国人、台湾女婿、出版不受中共欢迎的禁书。

1971年生于辽宁省岫岩县的富察,汉名李延贺。拥有中文博士学位,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的他,因与台湾女子结婚而移居台湾,并在台湾出版人郭重兴的邀请下,于2009年在读书共和国集团旗下,打造以“八旗文化”为名的出版品牌。

在出版圈,他习惯以“富察”之名与各界往来,一是呼应他的满人身分认同,二是此名也与他所推广的非汉人中心历史论述结合,恰能透过其名反应八旗文化的出版精神。

在品牌经营初期,当富察还是“李延贺”时,因带有强烈文艺青年色彩,出版品知识性、散文性兼具,例如旅居海外的作家胡晴舫的作品,便是他时常提到的“成绩”。此外,他也引进西方记者所书写的中国题材非虚构写作——先是以何伟的《甲骨文》一书在台湾掀起中国热,而后更透过梅英东《消失的老北京》、欧逸文《野心时代》持续在台湾推广“非虚构写作”概念;甚至也在台湾推介中国优秀的非虚构写作题材,像是纪录片导演张赞波的《大路》,便在台湾获得诸多肯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