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香港众筹法——国安法时代下,民间团体面对的新挑战

港府展开为期3个月的众筹法咨询。规管众筹如何成为政治议程?如何影响公民团体运作?

香港众筹法——国安法时代下,民间团体面对的新挑战
2020年1月1日,香港铜锣湾区轩尼诗道的示威活动中,示威者在游行时经过“星火同盟”的一个摊位。摄:Justin Ch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沈伟男,人权工作者)

自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公民社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个香港民间团体、工会及媒体相继解散或被终止运作,多个支援社会运动的基金和众筹项目亦成为被调查的对象,并终止运作,当中包括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支援被捕人士法律及紧急费用的“星火同盟”及612人道支援基金。

面对包括颠覆国家政权和勾结外国势力等国家安全罪行,过往活跃的公民社会今非昔比,民间团体变得更为谨慎,避免触碰红线。

然而,公民社会即将面临另一挑战:香港政府拟进一步透过立法规管众筹活动,并在2022年12月起就订立众筹法展开为期3个月的咨询。根据咨询文件,新法例将会规管线上及线下的众筹活动,并会加入国家安全作为审批活动的条件,而透过网上订阅和打赏赚取收入的商业活动,以及被当局视为涉及“政治目的”的活动,亦有可能受到监管。

规管众筹如何成为政治议程

众筹一直是民间团体和社会运动筹集资源的重要渠道。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多项众筹活动获香港人积极响应,引起政府对众筹活动的关注。

2019年6月,有网民在网上众筹平台GoGetFunding发起众筹,集资在《金融时报》及多国报章头版刊登公开信,希望在G20高峰会时引起国际关注,短短半日便获得2万人响应,筹得超过548万港元,及后团队再于8月及10月发起众筹刊登广告活动,3次众筹共筹得超过2000万港元。此外,由立法会前议员、大律师吴霭仪成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亦透过众筹方式筹集资金,向社会运动中的被捕者提供法律及其他紧急支援。基金由2019年7月成立至2021年5月31日,共筹得约2.36亿港元。

这些众筹活动引起政府及建制派的关注,并成为被调查及重点打击的对象。2019年12月19日,警方以“处理已知道或相信为代表从可公诉众行的得益的财产”罪(即“洗黑钱”罪),拘捕4名星火同盟的相关人士,并冻结7000万港元,事件在当时引起争议,质疑警方未能指出众筹如何具备“洗黑钱罪行的特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