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聪,香港音乐媒体工作者,执笔乐评35年,曾创办音乐杂志《音乐殖民地双周刊》(MCB),另任DJ、音乐文化讲师、音乐表演节目策展人、“抢耳音乐厂牌计划”创意总监。
星期五黄昏,我挂上媒体证,走进“Clockenflap 2023”音乐节场内。当时尚未有任何表演,四下仍只有小猫三四只。置身广阔的中环海滨活动空间,第一眼就看见屹立着的主舞台Harbourflap Stage,那一刻,我已经肾上腺素上升,这个香港大型国际性音乐及艺术节的独有氛围扑面而来。

眼见外国众多大型国际音乐节,都已在去年复常举行,而当时的香港却仍裹足不前,落伍于全球国际性音乐节生态。
袁智聪,香港音乐媒体工作者,执笔乐评35年,曾创办音乐杂志《音乐殖民地双周刊》(MCB),另任DJ、音乐文化讲师、音乐表演节目策展人、“抢耳音乐厂牌计划”创意总监。
星期五黄昏,我挂上媒体证,走进“Clockenflap 2023”音乐节场内。当时尚未有任何表演,四下仍只有小猫三四只。置身广阔的中环海滨活动空间,第一眼就看见屹立着的主舞台Harbourflap Stage,那一刻,我已经肾上腺素上升,这个香港大型国际性音乐及艺术节的独有氛围扑面而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