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当“年度词汇”来到华文语境

中国的问题西方也有?哥布林模式出自当下网络文化的个人主义、虚无和享乐意识;躺平要回应的,则在中国语境才有?

《牛津英语词典》选出“goblin mode”为2022年“年度词汇”,却经常被“误译”为“躺平”。两者在语境上的差异,道出了西方跟中国社会难以类比的文化面貌。

每年年底,很多华人地区都会选出所谓该年的“年度汉字”。这个传统是在1995年起源于日本,内地则要到2006年才开始。但这类“年度词汇”(Word(s) of the Year, WOTY)则是来自欧美国家。它最早出现于1971年的德国,英语地区中则于1990年在美国出现。选出这类“年度词汇”的多是权威语言学学术机构,例如德国的“德语协会”(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 GfdS)及美国的“美国方言学会”(American Dialect Society, ADS),后来英语界几部权威词典如“牛津”(Oxford)、“剑穚”(Cambridge)及“柯林斯”(Collins)等,在近十多年间都陆续开始公布它们的“年度词汇”。

这些机构多从语言学角度入手,选择一个该年在公共领域中较新颖、广泛流传而又能反映那一年社会生态的词汇(words)或短语(phrase),作为该年“年度词汇”。在性质上,“年度词汇”可被理解为这家学术机构以语言学角度,表达对当年世界状况的整体看法和评价。舆论对这些由学术权威选出的“年度词汇”向来都有一定兴趣,一来它不是官方论述,二来透过比较不同机构选出的词汇,可以勾勒出学者对这一年时局,尤其是社会潮流和趋势的判断,继而引起舆论话题。

这种生活模式通常与消费垃圾食物和媒体、及无视自己的外表等事情有关,亦对立于社交媒体内容中普遍出现(和美化)的健康、有序、高效的习惯和生活。至此,“哥布林模式”已演变成一种对社交媒体所呈现的主流健康生活形象的刻意拒绝。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