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港府一直紧跟北京政府防疫路线。香港曾经历逾两年半的“动态清零”,在中国大陆发生封控抗议潮后,北京政府放宽防疫安排,香港亦跟随之,即使近日香港录得单日确诊人数屡屡过万,对外对内的防疫措施亦几近“寿终正寝”。
2022年初,端传媒制作“香港疫情大爆发”专题,报导关于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受苦市民的困境。中港两地最快在2023年1月8日通关,端传媒会刊登通关专题系列报导,一窥中、港、澳三地在通关前后的实况。第一篇以数据及资料回顾过去3年,香港人是如何渡过(或熬过)疫情岁月;第二篇采访香港药房、买药市民、医护等,他们向记者诉说着通关前夕种种的担忧和不安。第三篇我们想了解一下,到底通关后,大陆人是带着什么原因、心情南下来港?“复常”后的香港,跟3年前还一样吗?
这是通关报导系列的最后一篇。1月8日起往返港澳不再需要提供阴性核酸证明,不过,澳门疫情大爆发又是如何影响着市民?过去3年,政府做了些什么去预备病毒有一日成为风土病?为何澳门仿佛在复制香港2022年初第五波疫情的惨况?
1月3日,澳门被厚厚的云层覆盖,阳光照不进地面,路上一直刮起凉风。移工Jassy穿着米白色毛绒外套,还没坐下来,就不断为迟到而道歉。她刚从菲律宾驻澳门总领事馆赶来,处理她伴侣Jess遗体的运送后事。
Jess在圣诞节当天去世。去世前3天,她才刚过完45岁生日,之后确诊发病入院。Jassy还记得那天,Jess躺在床上全身乏力,呼吸急促,嘴唇是紫色的。“快打开你的眼睛,不要睡啊。”Jassy一直喊,急到哭了。她打电话叫救护车,控制中心说要等2个小时。
事实上,她们的家就在镜湖医院附近,可是急诊部位在斜坡的中间。Jessy觉得不能再等,于是慢慢把Jess从家的三楼背到楼下,然后在一段不到400公尺的路走走停停。原本5分钟的路程,因为背着一个52公斤的人,她花了半个小时。
这一路上,街上十分冷清,不仅少了路人,两旁店舖也暂停营业——很多人都确诊了。12月6日,澳门跟随中央放宽,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强调不是“躺平”,又说政府不会允许疫情大爆发。但其实不然,单单从12月初到月中,染疫人数已由个位数爬升至402宗,连带医疗系统出现空前挤压。市民欣欣的家住在镜湖医院附近,她说这阵子救护车声响过的频率,“是5分钟(一辆)”。
疫情3年,在紧贴中央“动态清零”方针下,澳门与世界的感觉是断裂的——直至2022年末,这里的人才真正第一次面对病毒带来的冲击:前线医护崩溃、逝者渐增、市面抢药、“面包都被人买光了”。看着新闻播送,面对种种不幸,欣欣不解:为何3年过去,政府处理灾难应变仍毫无准备?
1个月后,1月8日,香港与大陆通关。澳门也宣布把病毒感染列为风土病,港澳往返不用再提供阴性核酸证明。然而置身在看似“复常”的社会,欣欣仍很愤怒,她觉得“政府完全没有给我们hints(提醒),”而它口中的抗疫最后一哩路,“对某些人来讲,简直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