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认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教父的顾嘉煇,1月3日以92岁高龄离世,虽然作为一位幕后创作人,顾嘉煇倒是早早就在香港观众中留有印象。
在1975年电影《天才与白痴》中,顾嘉煇客串一个天才发明家“军火辉”,表情木然甚至傻戆,拿出一部改装照相机,说那其实是一部一按掣(按钮)就会喷出墨水、以追踪目标人物的伟大发明。类似的桥段在近二十年后周星驰的电影中,可以由罗家英饰演的达文西这角色重演,但就欠了那种“死幽默”(dead humor)。
那是顾嘉煇作为香港娱乐圈公众人物一次深入民心的曝光,也定下了作为公众人物的那个“幕前”顾嘉煇形象。许冠文准确形容了顾嘉煇片中的表现:“百分百没有表情,内心却是天才横溢”。
顾嘉煇就算在他“业余”的演出范围,都显示了他其中一个专业强项,往往能够在短时间最重要的表现一瞬间(one shot),精准地把握到需求,并产生令人难忘的效果。那年,顾嘉煇已经四十岁开外,许冠文已拍了多部超级成功的粤语喜剧,其弟许冠杰已开启了他的流行音乐时代,黄沾也由活跃乐坛跨到影视圈。顾嘉煇所服务的机构无线电视广播公司(TVB)的电视工业如日方中,成为全香港其时最全面普及的娱乐,家家户户“用电视送饭”(另有一抵死/极为贴切的形容是“连电视汁都捞埋(谓吃饭时电视好似可以与饭搅拌后好味而下饭的菜肴汤汁)”)。
顾嘉煇的跨世代跨领域广泛作品流传性,自和这个香港电视黄金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但简单把他和电视剧作品挂上等号又远不精准。在顾嘉煇身后,其实是一个艰难时代求生意欲的展现,以至那个时代的人,是如何装备好自己,把握到一个机会就迎风而上。
成为大师前的顾嘉煇
“现在的人事事要讲兴趣,其实有些东西都是面对压力才逼得出来,以我那时环境,就算学做会计,一样能计得好。”
成就人的是那个风口,但你得先学会飞行。而那种飞行的本领极富个人色彩,这和顾嘉煇那种默默观察,学习及灵活运用极有关系。在此,有必要从成长及作风去理解在成为大师前的顾嘉煇,甚或释破一些误解。
误解其一是,他上述的害羞内向保守形象,并没有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甚至相反,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极为开放、包罗万象,更常见的反是把过多的激情与尝试实验,挤压在作品之中(这也可解释他极高的生产率)。
误解其二是他今天被看作为粤语流行音乐之父(“之父”这词被过多滥用,但似乎只有放在顾嘉煇身上是切合的),他的职业生涯开展,却实非始于粤语歌曲创作。
误解其三是由于太多大歌星演绎其创作的金曲深入民心,以至我们往往忽略了他另一项于华语创作世界的重要贡献:华语电影配乐的革新和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