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乌克兰行记:“我们是欧洲最好的国家”,“我们是欧洲最差的国家”

城市的平静和和平是两回事。

乌克兰行记:“我们是欧洲最好的国家”,“我们是欧洲最差的国家”
2022年6月3日,乌克兰城市哈尔科夫,木厂工人在俄军炮轰木厂后视察损毁情况。

十一月初的一天傍晚,我和一群乌克兰人聊着天拐过米克莱伊夫(Mykolaiv)城的街角,经过一家屈臣氏,又和一位行色匆匆推着水罐的阿姨擦肩而过。这时候本地人的手机发出了响声。他们掏出手机,打开“电报”(Telegram)——在乌克兰,大部分地方政府都用电报发布每日的紧急通知和各种新闻、战报。

“喔!是警报,提醒一波‘沙希德’会在二十分钟内抵达。”“沙希德”是伊朗产的自杀式无人机,俄军从10月起大量用来袭击乌克兰城市的基础设施。

“那就等着‘沙希德’来炸死我们吧!”乌克兰翻译M和他的朋友们笑着继续聊天。街上不多的行人也有不少掏出了手机,看了一眼,然后放回口袋,仍旧来来往往。几个年轻男生在马路的斜坡上,用共享电动滑板车玩起了杂耍。

去“前线”米克莱伊夫的行程是M临时和我提出的。生于乌克兰东北部苏梅(Sumy)的M在中北部的米克莱伊夫上了几年中学。后来和家人一起搬到西边的利沃夫。两天前在利沃夫车站,正准备登上去敖德萨的火车时,他跟我建议在行程里加上米克莱伊夫:“我们可以当天往返,我可以问问军队的朋友通行口令是什么,还能帮你找到城里的宣传部门领导人接受采访。”我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介绍人给我采访是虚,想他在那里的朋友是实。

“米克莱伊夫现在什么情况?安全了吗?”

“啊哈,太不安全了!那里离赫尔松近,赫尔松前线还在交火,每天俄军都有几发导弹打到米克莱伊夫城里,我读书的中学也被炸了!

“勇气”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