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块墓地”是端传媒新开设的专栏,我们希望在这里认真地和读者谈死亡﹑遗憾﹑悔恨,但也谈生命﹑爱﹑希望,和那些无法解决的道德难题。最近亚洲各国都开始放宽防疫措施,大家终于能够相对自由地出游,所以我们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暗黑旅游(dark tourism):我们怎么总是爱旁观他人的痛苦?(内文关于灾难历史的描述可能引起不安,请斟酌阅读。)
大家都听过的“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是英国著名连环杀人犯,但我一直觉得他名大于实。想想较近代的连环杀人犯吧:“密尔沃基狂魔”Jeffrey Dahmer(即Netflix《食人魔达墨》的主角)杀了十七人﹑以长得帅并拥有大量女性粉丝而闻名的Ted Bundy杀了超过三十人﹑一直未落网的“黄道十二宫杀手”杀了最少七人﹑“洛杉矶夜行者”Richard Ramirez杀了十四人。但在十九世纪末伦敦白教堂区活跃的“开膛手杰克”只杀了五人。我一直觉得,作为连环杀手才杀了五个人,未免太弱了吧?
今日的白教堂很时髦,Spitalfields市场开的都是奢侈品店;但在1888年,白教堂是真正龙蛇混杂之地。那时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工业发展和帝国内移民令伦敦人口极速增长。而当时挤不进伦敦市(City of London)的新移民和草根劳动人口,则外溢到东伦敦,然后很快也把白教堂区挤满了。这些劳工白天去伦敦市工作,晚上就回到白教堂租床位睡觉。也有大量租不起床位的人只能去“roping”,即是像小龙女一样挂在一根绳子上面。白天一到,旅馆老板大刀一剪,所有人就从绳子上掉下来:又是时候开工赚酒钱了。
去年某个冬夜,我们在白教堂区红砖巷吃过印度菜后,即兴加入了“开膛手杰克观光团”,跟著导游穿过白教堂区的大街小巷,寻访当年的凶案现场和发现尸体的地点。在夜色衬托和导游绘形绘色的形容下,我几乎想像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白教堂:臭气薰天,老鼠横行的贫民窟,一到夜里满街都是流莺和醉汉。这里脏乱得即使地上有不明来历的大滩血迹,大部份居民都不以为意。开膛手杰克的五名受害者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导游将第五名受害者的尸体照片投影在红砖墙上:这名叫Mary Jane Kelly的女子当时约二十五岁,她在自己租的公寓内被杀,乳房和手臂被切除,腹腔和大腿几乎被全部扒开,死状极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