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叶文琪自言是紧张大师。喵坊Mil Mill召开记者会那天,他不知站哪里才好。记者和摄影师教他坐在中间,他嘟哝着:“我真的第一次(开记者会)……”当日,他穿着长袖浅蓝衬衣和长裤,遮盖双臂和双腿上红红紫紫的湿疹抓痕。
元朗工业邨纸浆厂喵坊,是全港唯一回收纸包饮品盒回收厂。访问期间,喵坊创办人之一叶文琪仍不时搔痒,“抓到都伤了,压力吧,就只有这个解释。”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早几天留意到他湿疹发作,劝他放下无法控制的事。这番话安慰了他,“在香港,被人当傻瓜是一种福气。哪有这么容易被人当傻瓜呢?”
在政府发展创新科技的大计划下,喵坊附近用地被划为微电子中心,回收厂要让路,引发社会热议。3年来,香港纸包盒回收率从零提升至每天3公吨,喵坊是重要推手。为什么在回收习惯逐步改善的当下,本地绿色产业先锋却被赶尽杀绝?
在香港发迹的乡郊工业,一直并非政府眼中的创新科技,也不是“先进制造业”,没有被纳入发展蓝图。在新界,不少发展计划紧扣中国“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发展,港府指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环。除了喵坊,元朗志记鎅木厂、悦和酱园均位处新发展区内,陆续面临逼迁。
喵坊被逼迁一事,触发香港人面对去留的情绪,纷纷留言劝叶文琪离开,应新加坡政府邀请前往发展。但是,叶文琪从没想过要离开香港,在香港的一片混沌中,他仍然看到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