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锯木机停了——为深港融合发展让路的志记鎅木厂

“年青人可能比我更关心这里,觉得是个希望。希望,即是一个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锯木机停了——为深港融合发展让路的志记鎅木厂
志记鎅木厂的妹妹王美娇、王鸿权和弟弟王鸿强。

【编者按】广东话“鎅”的意思,即切割。在香港,鎅木厂即切割及加工木头的厂房。

在新界上水志记鎅木厂的中央,有一座深入地牢的大型锯木机“企头锯”(Giant Saw)。王鸿权爬上超过2米高的机器,几乎整个人没入机器中。他调整锯刀,拉动把手,8片锯刀齐声上下跳动。把一条原木送进去,刀片接触木头的当刻,木屑四溅。

企头锯是木厂的心脏,却可能即将停止运作。9月13日,是古洞志记鎅木厂搬迁的期限。自7月开记者会,呼吁地政署多给予两年期限后,王鸿权、弟弟王鸿强和妹妹王美娇在闷热的木厂里一边鎅木,一边应付蜂拥而来的传媒和游人。对着镜头,王鸿权咧开招牌笑容,像录音机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志记74年的历史。同样74岁的他,在木厂里长时间工作,因疲惫不免失神。

大半世纪以来,志记的兴衰荣枯依附着香港发展的脉搏。王鸿权说,“这里都是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以前这里是个实验室。”1940年代起,木厂购入进口木加工,做到风生水起,九七后转型回收木业苟延残喘,只是为生存。现在,志记成为回收木业不可或缺的上游,被青年木匠和艺术家视之为一种选择、一种可能。

王鸿权近年开始想,生命里的选择,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解决困难的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