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邓聿文:习近平时隔八年考察新疆,北京的民族政策或发生局部调整

如果习要把资源集中在台海对抗美国,就需在新疆问题上做某种局部突破,让它去敏化,那么二十大调整新疆的民族政策是有可能的。

邓聿文:习近平时隔八年考察新疆,北京的民族政策或发生局部调整
2021年5月3日,新疆喀什地区一个监狱外,一块大型广告版展示着一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学生的合照。

七月中旬,习近平时隔八年再次前往新疆考察。从他这次精心挑选的地点和讲话来看,西方舆论把它解读为要展示在铁腕治疆下的所谓民族团结的成效。

新疆是个敏感地区,这里被多家新闻机构与国际人权组织指出存在再教育营与强迫劳动问题,美国政府还出台法律禁止所有新疆商品输美。中国和西方因为新疆人权问题,已经在各方及联合国平台进行了多轮较量。习访疆也是在一个敏感时刻,六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结束访疆,引发各种争议,中共二十大更是在三个月内就要召开。因此,习此行应该不只通过展示治疆成效反击西方的批评和指责,或许也有为二十大局部调整北京的治疆政策、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民族政策进行调研的用意。

中共对新疆的怀柔与强硬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不外采用怀柔和强硬两手策略,在双方关系紧张时期,一般以强硬为主,在双方关系缓和时期,改以怀柔为主,有时两种手段交替使用。中共亦是如此,但中共对新疆的统治,前者占主导,强硬治疆时间远多于柔性治疆。前有上世纪50年代王震做“新疆王”时对维族民众的血腥镇压,后有王乐泉、陈全国主政新疆对维族民众的高压、大规模监禁和强迫劳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