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献京东,一纸遭毕业。”一位认证为“京东商城员工”的网友,在大陆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发帖称,入职京东逾10年的他,在3月31日突然被要求签署《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解约时间就在当天,随后其门禁卡等均被停用。
3月下旬,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传出大幅裁员消息,3月29日更成为脉脉的热搜词条,大量自称京东员工的匿名爆料称,人力部门以绩效不合格、查员工电脑等方式,试图威胁员工主动离职,或拒绝支付辞退的“N+1”补偿。一些前京东员工在GitHub中开发了“JD331”项目,记录被裁员者的自述,及各部门裁员比例。其中,裁员最严重的是京喜项目(注:京东集团旗下的特价购物平台),其广西、四川、广东等地的部门遭全部撤除,另外广告业务部也遭半数裁员。不过,这些数据无法得到京东官方确认证实。
2021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大厂便频频传出裁员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接连因裁员登上热搜。据《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均计划在今年内裁撤上千人,纵然互联网公司每逢年末都会进行“业务优化”——即解雇表现不佳的员工,但本轮裁员动辄20%甚至更高的比例并不常见,可能与2021年相关领域的监管及经济增速整体趋缓有关。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创下2020年6月以来最高纪录,亦打破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准线——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除了频传裁员的互联网行业外,2021年同样遭遇政策整顿压力的教育培训行业及房地产行业,也有大量求职者流回人才市场。与此同时,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前所未有的1076万人,还有80万拟回国就业的留学生。数千万的求职者,无疑为中国本就平缓的经济增长曲线,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世界什么时候毁灭,春招结束之前可以吗?”“疫情剥夺了我的青春,也剥夺了我的工作岗位,更剥夺了我的斗志。”“开始摆烂,春招再见!”社交平台上,每一天都能见到毕业生们面对就业的挣扎和焦虑。
4月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前副局长许宪春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在疫情影响和大批量大学生毕业的情况下,“灵活就业”可能是对传统正规就业的补充,他举例称:“比如你有私家车,可以拉活,那么这对于你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是很有效的方式,还比如你把自己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也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这一采访视频一经发布,便有大量网友评论“何不食肉糜”,视频后在中国大陆各个社交平台删除。
2022年,对中国大陆的求职者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

“新时代下岗潮”:半数互联网公司发生裁员
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首先体现在其招聘需求中。据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11月起,员工超过2000人的互联网公司人才需求指数,整体下降了26%。另据互联网求职平台前程无忧的数据,互联网公司2022年校园招聘岗位需求总数较2021年缩减了15%至20%,相较之下,行业势头近年来持续走低的快速消费品、汽车行业却仍有10%至15%的增幅。
与此同时,此前受压的教育培训及房地产行业从业者们,在行业前景未卜的情况下,过半数有意愿转向互联网行业,这无疑为互联网行业的求职市场,再增加了一份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