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奥斯卡热门《犬山记》:传统雄风走到尽头,就是再也撑不下去的尴尬

对导演来说,“将雄风阉掉”这意象太引人了,要阉掉雄风的最有效方式,正好是引入同志疑云。

奥斯卡热门《犬山记》:传统雄风走到尽头,就是再也撑不下去的尴尬
《犬山记》(The Power of the Dog)导演珍甘比茵(Jane Campion)。

新西兰导演珍甘比茵(Jane Campion,台译珍·康萍,陆译,简·坎皮恩)的新作《犬山记》(The Power of the Dog, 2021,陆译《犬之力》)是今届奥斯卡金像奖夺标大热门,分别荣获12项大奖提名,除了竞逐最佳电影和最佳编导摄奖项,五位最佳男配角候选人之中,就有两位来自本片。

珍甘比茵二十八年前凭《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陆译《钢琴课》,台译《钢琴师和他的情人》)拿过最佳原著剧本金像奖,但始终与金像导演荣衔擦身而过。吊诡的是,她的创作力和作品成绩也自《钢琴别恋》直线下降,事实上,《犬山记》距离她上一部拍摄的剧情片《闪亮的星星》(Bright Star,2009,陆译《明亮的星》,台译《璀璨情诗》),也整整十二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喜爱她的观众如我,由不断期待她新作到不敢看她新作,害怕一次又一次失望,害怕对她的爱被磨蚀净尽;直至《犬山记》出现,我们终于能够从中找回她昔日光芒,不无安慰。

作为众所周知的女性主义导演,珍甘比茵敌视父权文化,视雄风振兴者为“犬类”,并不太出意外,不过必须指出,那种散见于其他“政治正确”影片,对父权和雄风的标签式批判,并不存在于《犬山记》。

复仇,也是成长为男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