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完赛。这项运动此前在中国毫无知名度,但这一切都因金牌得主而改变:领奖台上的谷爱凌面容精致靓丽,有明显的混血特征,她身穿绣有金龙的战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只有一个小细节:镜头特写,谷爱凌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中微笑,她显然并不会唱国歌。
在整体气氛较平静的本届冬奥会中,谷爱凌可谓是最热的话题人物,她在美国训练,选择效力中国,这吸引了中西方媒体的注意,也让一个词“归化运动员”成为热点。人们发现,在本届冬奥会上,越来越多明显陌生的面孔身披中国国家队的战袍。以中国冰球队为例,男队25人有15人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女队也有13名归化运动员。
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选择为中国而战?他们如何处理原属国与归化国的身份摩擦?他们的加入对中国体育意味著什么?
尽管有难民代表团、俄罗斯奥委会代表团等新现象,但奥运会仍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基本参赛单位,代表队队员须拥有本国国籍身份,也要以国家之名争取荣誉,在国家的旗帜下高唱国歌。也正因此,这些“异乡异客”的精英运动员才更引发关注: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选择为中国而战?他们如何处理原属国与归化国的身份摩擦?他们的加入对中国体育意味著什么,会改变饱受诟病的国家专业训练体制(“举国体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