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2月,没有疫症,香港全城上下正为一场即将举行的行政长官选举炒热气氛,3名候选人包括后来当选成为特首的林郑月娥、当时人气高企的曾俊华,以及退休法官胡国兴,正全力展开他们的竞选工程:曾俊华在网上发起竞选众筹;林郑月娥接连举行竞选分享会及造势会;胡国兴更早已公布竞选政纲,3人同为进入竞选最后直路蓄势待发。
10年前的2月,香港同样有一场行政长官选举即将上演,由前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火拼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后者亦在此时被揭发大宅有严重违建,报名前夕诚信突然破产。而差不多被遗忘的民主派代表何俊仁,则默默地收集足够提名,赶在提名期首天抢闸报名。
同样是2月,2022年香港将迎来“完善选举制度”后首场行政长官选举,惟在2月20日提名期开始前5天,只有1名蓝营KOL冼国林、过往两届曾宣布“去马”但均不够票入闸的胡世全、和3名非从政者表态参选,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本人亦未表态是否角逐连任,政界则仍在揣摩北京属意人选;在五光十色的立法会选举中未获一席的民主派,更势必缺席。
特首选举气氛跟过去南辕北辙,曾参与特首选举选战工作的资深政治公关何安达形容,“那个球场的阔度跟深度不同了,组队落场的要求也不同了”;曾协助公民党主席梁家杰在2007年挑战曾荫权的民主派中人,更惋叹当年民主派政纲重点之一,是争取普选及推动政改,但他不讳言:“现时(争取双普选)随时会违反国安法。”就连建制派中人亦慨叹,完善选举制度后,很多立场不能彰显,当没有两大阵营对垒作政治对决,亦令竞选工程空间减低,选举中火花已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