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影业观察:从虎年贺岁档回看后疫情时代的中美电影市场

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仍未结束,2021年的中国影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亏损,而美国影市则淘汰了许多成熟的中型制作。

时间到了2022年2月,本来已不再是一个总结2021展望2022的好时机。但虎年春节档刚刚结束,奥斯卡奖新公布了提名影片,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照来回望过去一年的中美电影市场。受到疫情最直接冲击的行业之一,全球电影行业无疑在近几年都会将复甦作为首要目标。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新晋全球最大票仓中国和曾经的票房主力美国,都经历着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阵痛。

中国电影市场:主旋律当道,观众返而复去?

2021年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起伏巨大,实在难以一言蔽之。从开年元旦档的超出预期,到春节档两部现象级影片《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的大爆,令行业对2021年的市场预期不断拉升,认为很有希望冲击600亿(人民币)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事实说明疫情后报复性观影如昙花一现,后续愿景虽美好,最终还是由于政策管控和疫情反覆,在年中被直接掐断(点此回顾2021年我们的年中行业分析)。

当然,若是把市场情况较差的原因全部甩给市场管控也有些武断。客观上看,在疫情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恢复形态和全球其他地区无异:观众进入影院观影的心理门槛显著提高,头部影片的吸引力尚在,但腰部尾部影片就没有那么好命了。看看2021年的成绩单,这样的趋向非常明确:2021年以前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票房40亿人民币以上的国产电影一共只有三部(《战狼2》56.9亿、《哪咤之魔童降世》50.4亿和《流浪地球》46.9亿),而2021年就又诞生了3部票房40亿以上的国产电影,分别是《长津湖》(57.7亿)、《你好,李焕英》(54.1亿)和《唐人街探案3》(45.2亿)。但去掉这三部票房巨无霸之后,年度票房第四名《我和我的父辈》的票房量级则跳水到了14.8亿,20亿30亿票房的中腰部体量影片完全缺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