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被抵制的北京冬奥,与中国体育外交之路的终结?

当中国大陆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差时,台湾反而依靠体育竞技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

被抵制的北京冬奥,与中国体育外交之路的终结?
2021年11月5日北京,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大厦展出了包含北京2022年冬奥圣火的灯笼。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季奥运会三个冬奥村开村,2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已经入住。这是一个“闭环管理”的防疫泡泡,用来容纳27000人(大部分来自境外)全程无需隔离进入北京参加冬奥会。为了确保泡泡不破裂,北京市民被提醒,如果跟冬奥专用车辆发生碰撞,不要下车敲窗 ,“等候专业人员到场处置”。

与此同时,和北京相连的天津市爆发的大规模Omicron疫情还未清零,整座城市处在严管状态。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疫情防控会议上表明了守护北京的决心:“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坚决筑牢首都防疫‘护城河’”。其他出现疫情的城市的居民,也都被拒绝进入北京。不过,北京的疫情防线自1月15日开始已经失守,连日出现本土新增病例。

在国际社会,杯葛北京冬奥会的声音越来越多,陆续有国家加入了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列。1月14日,丹麦外交部长表示,由于东道国的人权问题,丹麦不会派遣官方外交代表团前往北京。此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宣布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

另一方面,去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和中国大陆代表团有过数次正面交锋的台湾“中华台北”代表团,确认将第11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有四名运动员获得冬奥参赛资格,将会参加竞速滑冰、雪橇、滑雪三个项目。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海报旁边扫雪,海报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海报旁边扫雪,海报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